阳台引

阳台张宴日将夕,长风吹秋欲无色。 燕丹奉酒荆卿歌,于期感激动毛发。 酒阑拂剑凭凌起,当筵直立相睥睨。 髑髅青血凝冷光,西入咸阳五千里。 白虹贯日日不死,祖龙犹是秦天子。 人间遗恨独荒凉,袅袅哀声流易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阳台:指高台上的宴会场所。
  • 张宴:设宴。
  • 长风:强劲的风。
  • 燕丹:指燕太子丹,战国时期燕国的太子。
  • 荆卿:指荆轲,战国时期的著名刺客。
  • 于期:人名,可能是荆轲的朋友或同谋。
  • 髑髅:死人的头骨。
  • 白虹贯日: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天象,预示着不祥之事。
  • 祖龙:指秦始皇,因其统一六国,被尊称为“祖龙”。
  • 袅袅:形容声音悠扬不绝。
  • 易水:河流名,位于今河北省,荆轲刺秦王前曾在此告别。

翻译

在高台上的宴会,日暮时分,长风吹拂,秋意似乎要将一切色彩夺走。燕太子丹侍奉着酒,荆轲唱起了歌,于期感动得毛发竖立。宴会高潮时,荆轲拔剑而起,站在宴席中,目光坚定,直视前方。死人的头骨和青色的血凝结成冷光,象征着荆轲的决心,他将要西行五千里,进入咸阳。白虹贯穿太阳,太阳依旧不死,祖龙秦始皇仍是秦国的主宰。人间的遗憾和荒凉独存,哀伤的声音在易水上悠扬不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荆轲刺秦王前的宴会场景,通过“长风吹秋欲无色”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氛围。诗中“髑髅青血凝冷光”形象地表达了荆轲的决心和牺牲精神。末句“袅袅哀声流易水”则抒发了对荆轲悲剧命运的哀悼,以及对历史的深沉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英雄荆轲的敬仰和对历史变迁的沉思。

李裕

元婺州东阳人,字公饶。文宗至顺元年进士。少从许谦学,撰《至治圣德颂》。英宗召见,令宿卫禁中。文宗时授承事郎,同知汴梁路陈州事,有惠政。改道州路总管府推官,时裕已卒一月。 ► 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