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 袁易
暮云楼阁,送悠悠今古,飞鸿明灭。欹到黄芦洲乱吐,点缀微茫残雪。浅水湾埼,疏篱门径,淡抹墙腰月。灞桥清思,向人一片愁绝。 堪笑滕六羞慵,三年刻楮,悭放玲珑叶。争得并刀双练带,裁出春风千靥。重按瑶华,新翻白苎,舞趁金钗节。玉龙擎重,为予飞动鳞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qī):倾斜。
  • (qí):弯曲的岸边。
  • 滕六:古代传说中的雪神。
  • 刻楮(chǔ):雕刻楮木,比喻技艺精巧。
  • (qiān):吝啬。
  • 并刀:古代并州产的剪刀,以锋利著称。
  • 瑶华:美玉,这里指美妙的音乐。
  • 白苎:白色的苎麻,这里指新制的衣服。
  • 金钗节:古代女子的节日,可能指女子梳妆打扮的日子。
  • 玉龙:比喻雪。
  • 鳞鬣(liè):鱼鳞和鬃毛,这里比喻雪花的形状。

翻译

暮色中的云彩笼罩着楼阁,目送着古今的飞鸿,它们忽隐忽现。黄芦洲上的芦苇倾斜着,点缀着微弱的残雪。浅水湾的弯曲岸边,稀疏的篱笆和门径,月光淡淡地抹在墙腰上。在灞桥上沉思,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愁。

可笑的是,雪神滕六似乎懒惰而吝啬,三年雕刻的楮木,却舍不得放出玲珑的雪花。如果能得到并州的双刃剪刀,就能裁出春风中千百张笑脸。重新奏响美妙的音乐,新制的白苎衣服,随着金钗节的舞蹈。雪花如玉龙般厚重,为我飞舞着,展现出它们的鳞鬣。

赏析

这首作品以暮色中的楼阁为背景,通过描绘飞鸿、残雪、月光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悠远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将雪花比作玉龙,将剪刀比作并刀,形象生动。同时,通过对雪神滕六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界变幻莫测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袁易

元平江长洲人,字通甫。力学不求仕进。辟署石洞书院山长,不就。居吴淞具区间,筑堂名静春。聚书万卷,手自校雠。有《静春堂诗集》。 ► 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