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宁熙中上人姑苏纪游十首华山阻雨

灵岩拔起拱诸峰,林壑深幽与昔同。 谁念夫差罢敝后,莫逃范蠡计谋中。 弹琴石老菭花紫,响屧廊空夕照红。 里叟不谙亡国恨,至今犹说馆娃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灵岩:山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又名砚石山。
  • 拔起:突兀而起。
  • :环绕。
  • 林壑:树林和山谷。
  • 深幽:幽深,深远。
  • 夫差: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因与越国交战失败而国力衰弱。
  • 罢敝:疲惫不堪。
  • 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以智谋著称,曾助越王勾践灭吴。
  • 弹琴石:传说中吴王夫差弹琴的地方。
  • 菭花:苔藓的花。
  • 响屧廊:传说中吴王夫差宫中的一条走廊,因行走时发出响声而得名。
  • 夕照:夕阳的余晖。
  • 里叟:乡里的老人。
  • 馆娃宫: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宫殿。

翻译

灵岩山突兀而起,环绕着周围的群峰,树林和山谷的幽深与往昔相同。 有谁会想到,夫差国力疲惫之后,仍然无法逃脱范蠡的计谋之中。 弹琴石上,古老的苔藓开出了紫色的花,响屧廊空荡荡的,夕阳的余晖映照着。 乡里的老人并不懂得亡国的悲恨,至今还在谈论着馆娃宫。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灵岩山的景色,隐喻了吴国的兴衰历史。诗中“灵岩拔起拱诸峰”一句,既展现了山势的雄伟,又暗含了吴国曾经的强盛。后文通过对夫差、范蠡、弹琴石、响屧廊等历史元素的提及,抒发了对吴国灭亡的哀思。结尾的“里叟不谙亡国恨,至今犹说馆娃宫”则深刻反映了历史的无情和民间记忆的延续。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

陶宗仪

元末明初浙江黄岩人,字九成,号南村。元末应试不中。于学问无所不窥。元末避兵,侨寓松江之南村,因以自号。累辞辟举,入明,有司聘为教官。永乐初卒,年八十余。辑有《说郛》、《书史会要》,著《南村诗集》、《辍耕录》。 ► 4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