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和坡公韵

·
丝丝新柳飏堤门,早晚南村又北村。 风信煖寒观树色,药苗深浅记竿痕。 行来渐觉姑绒重,静里频将奼火温。 是物逢春皆作语,子规未必是啼魂。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花朝:指农历二月十五日,又称花朝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赏花、种花、踏青等习俗。
  • 坡公韵:指苏轼的诗韵,苏轼号东坡居士,故称坡公。
  • (yáng):飘扬。
  • 风信:指风的信号,这里指风的变化。
  • (nuǎn):同“暖”。
  • 奼火(chà huǒ):小火。
  • 子规:即杜鹃鸟,常在春天啼叫,声音悲切,古人认为其啼声能唤起人的思乡之情。

翻译

新生的柳枝轻轻飘扬在堤岸门旁,无论是南村还是北村,早晚都能看到。 观察树色的变化,可以感知到暖寒的风信,而药苗的生长深浅则记录在竿上的痕迹。 行走间逐渐感觉到春天的温暖如绒,静坐时则频繁地用小火取暖。 春天万物复苏,似乎都在诉说着什么,而子规的啼声未必就是悲伤的灵魂。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天乡村的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变化。诗中“丝丝新柳”、“风信煖寒”、“药苗深浅”等词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的细微变化。尾联以子规的啼声作结,寓意春天的万物都有自己的语言,不必过于悲伤,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