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墓

曾将遗事访朱仙,又见孤坟浙水边。 南渡总无恢复意,中原空有誓师年。 战场地远馀春草,垄树林疏起夕烟。 若使黄龙勋业就,遗封应更象祁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鄂墓:指岳飞的墓,岳飞曾被封为鄂王。
  • 朱仙:指岳飞,因其曾被封为朱仙镇节度使。
  • 南渡:指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相对于北宋的都城汴京(今开封)而言。
  • 恢复:指恢复中原失地。
  • 誓师:指岳飞在临安誓师北伐。
  • 黄龙:指岳飞,因其曾被封为黄龙府节度使。
  • 勋业:功勋和事业。
  • 遗封:指岳飞的封号。
  • 祁连:古代山名,这里比喻岳飞的功绩应被铭记如山。

翻译

我曾寻访岳飞的往事到朱仙镇,如今又见他的孤坟在浙江水边。 南宋朝廷始终没有收复中原的决心,岳飞空有在临安誓师北伐的壮举。 战场的远方,春草依旧茂盛,而岳飞的墓地树林稀疏,傍晚的烟雾升起。 如果岳飞能够完成他的功业,他的封号和功绩应当更加被铭记,如同祁连山一样永恒。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岳飞墓的描绘,表达了对岳飞未能完成恢复中原大业的遗憾和对岳飞功绩的赞颂。诗中“南渡总无恢复意”一句,深刻指出了南宋朝廷的软弱无能,而“若使黄龙勋业就,遗封应更象祁连”则寄托了对岳飞功业的无限敬仰和对其未能实现的遗憾。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岳飞英勇事迹和悲剧命运的深刻缅怀。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