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雁荡山

·
昔我爱邱山,名胜土梦想。 去去三十年,尘事空鞅掌。 兹游惬始愿,千里遂独往。 望山屡驰骛,入谷转疑恍。 仰观秋瀑飞,頫听潭流响。 阳崖峙雄突,阴洞藏奇敞。 幽寻碧涧底,遐瞩紫霄上。 春风荡轻阴,百里见开朗。 青丹未可图,文翰谁能髣。 栖心愿止托,回首空怅怏。 胜地古今存,浮生俄顷赏。 安得结茅庐,于此一偃仰。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鞅掌(yāng zhǎng):形容事务繁忙,无法抽身。
  • 驰骛(chí wù):形容心思或目光迅速移动,向往远方。
  • 疑恍(yí huǎng):形容心神不定,感到迷茫。
  • 頫听(fǔ tīng):低头倾听。
  • 怅怏(chàng yàng):形容心情郁闷,不快乐。
  • 髣髴(fǎng fú):仿佛,相似但不确定。

翻译

昔日我热爱山川,名胜之地常在梦中出现。 匆匆三十年过去,尘世事务繁忙,无暇顾及。 这次旅行实现了我的初愿,千里迢迢独自前往。 望着山峦心驰神往,进入山谷却感到迷茫。 抬头观赏秋天的瀑布飞泻,低头倾听潭水的潺潺声。 阳光照耀的崖壁雄伟突出,阴暗的洞穴藏着奇异而宽敞的空间。 在碧绿的溪涧底部寻找幽静,远望紫霄之上。 春风吹散了轻薄的云层,百里之内视野开阔。 青翠的山色难以用图画表现,文采也无法完全捕捉。 我愿在此栖息,但回首往事,心中充满怅然若失。 这胜地自古至今存在,而我这浮生只能短暂欣赏。 真希望能在这里建一座茅庐,长久地躺卧其中。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深切向往和无法长久停留的遗憾。诗中,高攀龙通过对雁荡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他用“驰骛”、“疑恍”等词语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在自然面前的激动和迷茫,以及对尘世生活的厌倦。最后,他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希望能在这片美丽的山水间找到心灵的归宿。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自由的无限向往。

高攀龙

高攀龙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云从,改字存之,号景逸。万历十七年进士,授行人。以疏诋杨应宿,谪揭阳典史。遭亲丧,家居三十年。天启元年,进光禄少卿,疏劾阁臣方从哲,夺禄一年,改大理少卿。四年拜左都御史,揭崔呈秀贪赃秽行,为阉党痛恨,削籍归。与顾宪成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海内士大夫称高顾。时阉党专政,东林党人遭迫害。不久,崔呈秀复矫旨遣人往逮,攀龙投水死。有《高子遗书》。 ► 1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