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丁督护歌

· 李白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拼音

所属合集

#乐府诗集

译文

自云阳乘舟北上,两岸商贾云集。江淮间的水牛喘息休息的时候,纤夫们却还在卖力干活。他们卖力地拖船行进,真是十分辛苦。气候如此炎热,渴极了也只能就河取水,可是河水太浑浊了不可以喝啊!但他们还是喝了,这浊如泥浆,半成都是土的水!他们拉纤的时候唱着《都护歌》,其声凄切哀怨,口唱心悲,泪下如雨。船夫为官吏役使,得把这些难开采尽的石头运往上游。可石芒砀是采之不尽、输之难竭的,纤夫之苦足以感伤千古!

注释

丁督护歌:一名“阿督护”。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宋书·乐志》说:“《督护歌》者,彭城内史徐逵之为鲁车丸杀,宋高祖使府内直督护丁旿收敛殡埋之。逵之妻,商祖长她,呼日午至阁下,自问殡送之事,每问,辄叹息曰:‘丁督护!’其声哀切,后人因其声广其曲焉。” 云阳:今江苏丹阳。上征:指往北行舟。 饶:多。 吴牛:江淮间水牛。典故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臣犹吴牛,见月而喘。”刘孝标注:“今之水牛,唯生江淮间,故谓之吴牛也。南土多暑,而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 一何:多么之意。 壶浆:壶中的水。 督护歌:一作“都护歌”。 磐石:大石。 江浒:江边。 石芒砀(dàng):形容又多又大的石头。芒砀,大而多貌。

赏析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黄锡珪《李白诗编年》认为是公元747年(天宝六载)李白游丹阳横山时所作。也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公元公元738年(开元二十六年),当时润州(今江苏镇江)刺史齐澣在当地开凿新河,李白看到当时由云阳从水路运输石头的情形,因用当地古曲题目写下这首诗。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云阳:地名,今江苏丹阳。
  • 上征:向上游行进。
  • 两岸:指云阳两岸。
  • :多。
  • 商贾(gǔ):商人和商人。
  • 吴牛喘月:比喻天气炎热。吴地的牛在月亮下也会喘气,形容天气热到极点。
  • 一何:多么。
  • 壶浆:壶中的饮料。
  • 都护歌:古代的一种劳动歌曲。
  • 心摧:心碎。
  • :挖掘。
  • 盘石:大石头。
  • 无由:没有办法。
  • 江浒:江边。
  • 石芒砀(máng dàng):形容石头巨大而多。

翻译

从云阳向上游行进,两岸多是商人和商人。 在酷热的夏日,拖船的劳作是多么辛苦。 河水浑浊得不能饮用,壶中的饮料一半是泥土。 一唱起都护歌,心碎得泪如雨下。 万人挖掘的大石头,没有办法运到江边。 你看那巨大的石头,让人掩面哭泣,悲伤千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劳动人民在酷热天气中艰苦劳作的情景。通过“吴牛喘月”和“水浊不可饮”等生动描写,展现了劳动者的艰辛。诗中的“都护歌”和“心摧泪如雨”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和悲悯。最后,以“石芒砀”和“掩泪悲千古”作结,不仅描绘了劳动的艰辛,也抒发了对劳动者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无尽的悲悯。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李白诗歌中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佳作。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