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浑成:完全形成,自然形成。
- 紫檀:一种珍贵的木材,常用于制作高档家具和乐器。
- 金屑文:指紫檀木上的金色纹理。
- 琵琶:一种四弦的弹拨乐器,起源于中国古代。
- 胡地:古代指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 迢迢:遥远的样子。
- 明君:贤明的君主,这里可能指唐太宗李世民。
翻译
紫檀木完全自然形成,其上金色纹理如金屑般细腻,制作出的琵琶声音高亢,仿佛能穿透云霄。 从胡地到中原,距离遥远,长达三万里,怎能忍受在马背上为贤明的君主送行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离别之情和对远方君主的思念。诗中,“浑成紫檀金屑文”形容琵琶的珍贵与美丽,而“作得琵琶声入云”则展现了琵琶声音的高亢激昂,象征着诗人对君主的忠诚与敬仰。后两句“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则表达了诗人对遥远距离的无奈和对君主的深情,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哀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孟浩然诗歌的独特魅力。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