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吟

· 吴融
风骚骚,雨涔涔,长洲苑外荒居深。门外流水流澶漫,河边古木鸣萧森。 夐无禽影,寂无人音。端然拖愁坐,万感丛于心。姑苏碧瓦十万户,中有楼台与歌舞。 寻常倚月复眠花,莫说斜风兼细雨。应不知天地造化是何物,亦不知荣辱是何主。 吾囷长满是太平,吾乐不极是天生。岂忧天下有大憝,四郊刁斗常铮铮。 官军扰人甚于贼,将臣怕死唯守城。又岂复忧朝廷苦弛慢,中官转纵横。 李膺勾党即罹患,窦武忠谋又未行。又岂忧文臣尽遭束高阁,文教从今日萧索。 若更无人稍近前,把笔到头同一恶。可叹吴城城中人,无人与我交一言。 蓬蒿满径尘一榻,独此闵闵何其烦。虽然小或可谋大,嫠妇之忧史尚存。 况我长怀丈夫志,今来流落沧溟涘。有时惊事再咨嗟,因风因雨更憔悴。 只有闲横膝上琴,怨伤怨恨聊相寄。伯牙海上感沧溟,何似今朝风雨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风骚骚:形容风声。
  • 雨涔涔:形容雨连绵不断。
  • 长洲苑:地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 荒居:荒凉的住所。
  • 澶漫:形容水流宽广。
  • 萧森:形容树木摇曳声。
  • 夐无:远无,完全没有。
  • 端然:端正地。
  • 姑苏:苏州的别称。
  • 碧瓦:青绿色的琉璃瓦。
  • 大憝:大恶人。
  • 刁斗:古代军中用具,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敲击以示警戒。
  • 铮铮:形容金属撞击声。
  • 中官:宦官。
  • 李膺:东汉末年名士,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杀。
  • 勾党:勾结党羽。
  • 罹患:遭受灾难。
  • 窦武:东汉末年将领,因谋诛宦官失败而被杀。
  • 束高阁:比喻弃置不用。
  • 文教:文化教育。
  • 萧索:衰败,冷落。
  • 闵闵:忧愁的样子。
  • 嫠妇:寡妇。
  • 沧溟:大海。
  • :水边。
  • 咨嗟:叹息。
  • 伯牙:古代著名琴师,与钟子期为知音。

翻译

风声呼啸,雨连绵不断,长洲苑外的荒凉住所显得更加深邃。门外流水宽广流淌,河边的古树在风中摇曳发出声响。完全没有鸟兽的踪影,四周静悄悄的,无人声响。我端正地坐着,拖着沉重的忧愁,万千思绪涌上心头。姑苏城中有十万户人家,屋顶覆盖着青绿色的琉璃瓦,其中有楼台和歌舞。平时倚着月亮,睡在花丛中,别说斜风细雨了。我甚至不知道天地造化是什么,也不知道荣辱的主宰是谁。我的粮仓总是满满的,这是太平的象征,我的快乐是天生的。我并不担忧天下有大恶人,四周的刁斗声常常响起。官军扰民比贼还厉害,将领们怕死只顾守城。我又何必担心朝廷的苦楚和宦官的横行。李膺因为勾结党羽而遭受灾难,窦武的忠谋未能实现。我又何必担心文臣都被弃置不用,文化教育从此衰败。如果再没有人稍微接近,拿起笔来写下的都是同样的恶果。可叹吴城中的居民,没有人与我交谈。蓬蒿满径,尘土覆盖了一榻,只有我一个人忧愁不已。虽然我可能小有成就,但作为一个寡妇,我的忧虑仍然存在。何况我长久怀有丈夫的志向,现在流落在大海边。有时因为惊吓而再次叹息,因为风雨而更加憔悴。只有闲时横在膝上的琴,寄托我的怨伤和怨恨。伯牙在大海上感受到的沧溟,怎能比得上我今天的风雨思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孤独、忧愁的心境,通过对风雨、荒居、流水、古木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诗中,诗人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对文化教育的关切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吴融

吴融

吴融,字子华,吴翥孙,唐越州山阴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享年五十四岁。唐昭宗龙纪进士。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坐累去官,流浪荆南,依成汭。后以礼部郎中为翰林学士,拜中书舍人。唐昭宗反正,御南阙受贺,融最先至,草十数诏,语当意详,进户部侍郎。终翰林承旨。有《唐英歌诗》。 ► 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