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有勇妇

· 李白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 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 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 学剑越处子,超然若流星。 损躯报夫雠,万死不顾生。 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 十步两躩跃,三呼一交兵。 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 豁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 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荣。 淳于免诏狱,汉主为缇萦。 津妾一棹歌,脱父于严刑。 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豫让斩空衣,有心竟无成。 要离杀庆忌,壮夫所素轻。 妻子亦何辜,焚之买虚声。 岂如东海妇,事立独扬名。
拼音

译文

梁山的倾颓,是因被杞梁妻的恸哭所感动。 这真是深情所在,金石为开啊。 东海有一位勇妇,其英勇之事迹,一点也不比关东为父报仇的贤女苏来卿差。 她曾向越处子一样的击剑名家学剑,超腾跳跃,快若流星。 她为夫报仇,慷慨捐躯。 万死不顾,其精诚可感上苍。 她手执雪刃,十步两跃,三呼一击地与仇人交战。 结果将仇人之头,高悬于城门之上;将仇人之肠肺,用脚践踏为泥。 以此来报答其夫妻伉俪之情,此举大义粲然,为人称颂。 北海的李使君,将此事上奏朝廷。 朝廷下旨免罪,以警风俗。其事迹在东海之畔诸郡厂为传颂。 从此她的芳名著于《列女传》之中,在史籍上万古流芳。 汉朝肘,皇帝因缇萦而免了其父淳于公的牢狴之灾; 战国内,赵国的津吏之女一曲棹歌从而使其父脱了严刑之苦。 由此看来,就是有十个儿子,若都是些不肖之子,也不如一个女中豪杰。 以前,战国时的刺客豫让,空斩赵襄子之衣,虽有壮心而其事不成; 春秋时刺杀庆忌的刺客要离,更是为壮土所不齿。 其妻子儿女又有问罪?竞让他焚死以邀买虚名。 他们哪里能比得上这位东海的勇妇啊,事成之后,在青史上独擅美名!

注释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用杞梁妻哭倒城墙事。参见本集《白头吟》其二注。又,曹植《精微篇》:“杞妻哭死夫,梁山为之倾。”此二句当本此。 金石:《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勇妇:胡震亨云:“勇妇者,似即白同时人。” 苏子卿:当为苏来卿之误。曹植《精微篇》:“关东有贤女,自字苏来卿。壮年报父仇,身没垂功名。” 越处子:春秋时越国一个女剑侠。参见本集《结客少年场行》注。 躩跃:跳跃。 掉:悬挂。国门:都城门。 蹴:踢也。五藏:即五脏。藏.原作臧,误。 伉俪:夫妻。 北海:即青州。天宝正午改加北海郡。治所在今山东益都县。李使君:使君,原作史君,误。王绮云:“李邕为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所谓北海李使君,疑即其人也。” 沧瀛:王琦注:“沧瀛,谓东方海隅之地。又,沧州,景城郡;瀛州,河间郡。与青州北海郡相邻近,似谓其声名播于旁郡也。” 淳于免诏狱:淳于公。西汉人,为齐太仓令,有罪当刑。系之长安。其有五女,无男。临行时留其女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其少女缇萦感寓言,乃随父西入长安,上书天子,愿没入为宫婢,为父赎罪。天子伶悲其意,遂下令除肉刑。事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津妾:名娟,赵河津吏之女。赵简子南击楚,与津吏约期渡河,至其时,津史醉酒而不能渡,赵简子故杀之。津吏之女说其父是为祈祷河神,而被巫祝灌醉的。自已情愿代父罪而死。简子不许。后又请其父酒醒后再杀。简子许其请。后河工少一人,律吏女自请上船摇橹,至中流而歌《歌激》之歌。歌中为其父陈情并对赵简子祝福,赵简子大悦,免其父罪,并娶其为妻。事见《列女传·辩通》。 豫让:战国时刺客。知伯对豫让有宠,后知伯为赵襄子所杀。豫让欲为知伯报仇,自漆身为厉,吞炭为哑音,减须去眉,变其形容,两次刺杀赵襄子不成,为襄子所擒。豫让请求曰:“今日之事臣故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虽死不恨。”襄子使人将其衣与之,豫让拔剑三跃,呼天而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遂伏剑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 要离:春秋时吴国刺客。吴王阖闾欲刺杀吴王僚之子庆忌。庆忌时在邻国。要离请往杀之。为了取得庆忌之信任.乃诈以负罪出奔,使吴王焚其妻、子于市,庆忌始信要离。于是与之同返吴。船至中流,要离刺死庆总。要离自省莫非仁、非义、非勇,遂自杀而死。事见《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大诗豪李白在744年离开长安,来到临淄。他在太守李邕的陪同下游览了孟姜庙、杞梁墓和淳于意墓等胜迹,并听闻到了辖区内的一些民间侠女的事迹。李白有感于“三妇”的英烈事迹,写了一首诗,名曰:“东海有勇妇”。李白在诗中写道:“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诗中提到的杞妻便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将杞梁的妻子孟姜。杞梁战死于莒,其妻在齐城下枕尸而哭,十天之后城墙被她哭倒。李白力赞齐贤女孟姜对丈夫忠贞不渝的爱情。在这首诗里,李白以高度的热情,讴歌了齐地勇妇不辞万死为夫报仇的义勇行为,流露出诗人除暴安良的侠义思想。

赏析

全诗分为四段。“梁山”四句为第一段,是比兴性文字,作为发端。言夫妇之深情可以感动无情的土石。前二句言事,后二句言情。“东海”以下“大义明”以上十四句为第二段,写东海勇妇“捐躯报夫仇”。其义,可比报父仇的苏来卿。其勇,可比战胜妖精白猿公的剑客越处子。“超腾”、“躩跃”、呼喊,斩仇首,抛国门,剖仇腹,踏内脏,皆言其勇。“大义明”与“报夫仇”相呼应。“北海”以下“已光荣”以上六句为第三段,写东海勇妇的义举感动朝野,非但免除了其死罪,而且美誉流传,名列史册。末十四句为第四段,用类比和对比的手法,写东海勇妇义举的突出。她的举动可比脱父于肉刑的淳于缇萦和救父免死刑的津吏女;胜过心有余而力不足,空击仇衣的豫让和为刺庆忌,焚妻子、买虚名、为士所轻的要离。“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为全诗之纲,前者言事,后者言情。 颂美也是古诗的一种原则,李白乐府诗中,属于颂美的篇章也有不少。如《临江王节士歌》、《司马将军歌》、《东海有勇妇篇》、《秦女休行》,都是以古今烈士、节妇为对象的颂美之作,同样表现了李白个人的人生理想。整体上看,李白乐府诗创作正是上述言志、讽兴为基本的写作原则的一种有宗旨的写作,体现了力求恢复风雅乐流传统的创作理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恸哭(tòng kū):极度悲伤地哭泣。
  • 金石:比喻坚固的东西,这里指梁山。
  • 超然:超出寻常,形容技艺高超。
  • 躩跃(jué yuè):跳跃。
  • 蹴踏(cù tà):踩踏。
  • 伉俪(kàng lì):夫妻。
  • 缇萦(tí yíng):汉代女子,因救父而闻名。
  • 棹歌(zhào gē):划船时唱的歌。
  • 不肖(bù xiào):不贤,不才。
  • 豫让:春秋时期刺客,曾为报仇而斩空衣。
  • 要离:春秋时期刺客,曾刺杀庆忌。

翻译

梁山因杞妻的悲痛而动摇,她的恸哭使得山石都为之倾倒。 坚固的梁山忽然裂开,都是因为激起了深切的情感。 东海有一位勇敢的妇人,她的英勇不亚于苏子卿。 她学习剑术如同越国的处子,技艺高超如同流星划过天际。 她不惜牺牲自己,只为报丈夫的仇,即使万死也不顾生命。 她的白刃闪耀如同洁白的雪,苍天也为她的精诚所感动。 她在十步之内两次跳跃,三次呼喊后便与敌人交战。 她斩下敌人的首级,将其丢弃在国门,踩踏着五脏六腑前行。 她释放了夫妻间的愤怒,大义凛然,光明磊落。 北海的李使君,飞快地上奏天庭。 他请求赦免罪行,以警示风俗,流传美名于沧海瀛洲。 她的名字被载入列女传,竹简和丝绸上已记载了她的光荣。 淳于被免除诏狱,汉主因为缇萦的孝行而感动。 津边的女子一曲棹歌,救出了父亲免于严刑。 十个儿子若都不贤,不如一个女子的英勇。 豫让虽然斩了空衣,但有心终究未能成功。 要离虽然杀了庆忌,但这种行为被壮士所轻视。 妻子又有何罪,竟被焚烧只为买得虚名。 哪里比得上东海的这位妇人,她的英勇事迹独树一帜,扬名立万。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东海勇妇的英勇行为,通过对比历史上的其他英雄人物,强调了她的独特和伟大。诗中,李白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勇妇的剑术高超、报仇雪恨的壮烈场面,以及她因此而获得的荣誉和名声。通过对勇妇事迹的赞颂,李白也表达了对女性英勇行为的肯定和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挑战。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激昂,展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诗歌风格。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