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干行

· 李白
妾髪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拼音

译文

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便同你一起在门前做折花的游戏。你骑着竹马过来,我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怎么能想到会走上望夫台?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五月水涨时,滟滪堆不可相触,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传到天上。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渐渐地长满了绿苔。绿苔太厚,不好清扫,树叶飘落,秋天早早来到。八月里,黄色的蝴蝶飞舞,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看到这种情景我很伤心,因而忧愁容颜衰老。无论什么时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请预先把家书捎给我。迎接你不怕道路遥远,一直走到长风沙。

注释

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调名。下篇一作张潮。黄庭坚作李益诗。《苕溪渔隐丛话》:山谷云:太白集中《长干行》二篇:“妾发初覆额”,真太白作也。“忆妾深闺里”,李益尚书作也。……词意亦清丽可喜,乱之太白诗中,亦不甚远。 床:井栏,后院水井的围栏。 长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故《长干曲》多抒发船家女子的感情。 抱柱信:典出《庄子·盗跖篇》,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而不肯离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 滟滪(yànyù)堆:三峡之一瞿塘峡峡口的一块大礁石,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易触礁翻沉。 天上哀:哀一作“鸣”。 迟行迹:迟一作“旧”。 生绿苔:绿一作“苍”。 胡蝶黄:一作“胡蝶来”。胡蝶,即蝴蝶。清王琦《李太白文集注》云:“杨升庵谓蝴蝶或白或黑,或五彩皆具,唯黄色一种至秋乃多,盖感金气也,引太白‘八月蝴蝶黄’一句,以为深中物理,而评今本‘来’字为浅。琦谓以文义论字,终以‘来’字为长。”作‘黄’字亦有道理。 早晚:多早晚,犹何时。三巴:地名。即巴郡、巴东、巴西。在今四川东部地区。 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庆市的长江边上,距南京约七百里。

这是一首写商妇的爱情和离别的诗。诗以商妇的自白,用缠绵婉转的笔调,抒写了她对远出经商丈夫的真挚的爱和深深的思念。 诗的开头六句是回忆与丈夫孩提时“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景,为读者塑了一对少年儿童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形象。“十四为君妇”四句,是细腻地刻画初婚的羞涩,重现了新婚的甜蜜醉人。“十五始展眉”四句,写婚后的热恋和恩爱,山盟海誓,如胶似漆。“十六君远行”四句,写遥思丈夫远行经商,并为之担心受怕,缠绵悱恻,深沉无限。“门前迟行迹”八句,写触景生情,忧思不断,颜容憔悴。最后四句,写寄语亲人,望其早归。把思念之情更推进一步。 全诗形象完整明丽,活泼动人。感情细腻,缠绵婉转;语言坦白,音节和谐;格调清新隽永,是诗歌艺术上品。“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已成描摹幼男幼女天真无邪情谊的佳语。

赏析

这是首爱情叙事诗,对商妇的各个生活阶段,通过生动具体的生活侧面的描绘,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运用形象,进行典型的概括,开头的六句,婉若一组民间孩童嬉戏的风情画卷。“十四为君妇”以下八句,又通过心里描写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小新娘出嫁后的新婚生活。在接下来的诗句中,更以浓重的笔墨描写闺中少妇的离别愁绪,诗情到此形成了鲜明转折。“门前迟行迹”以下八句,通过节气变化和不同景物的描写,将一个思念远行丈夫的少妇形象,鲜明地跃然于纸上。最后两句则透露了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这阕诗的不少细节描写是很突出而富于艺术效果的。如“妾发初覆额”以下几句,写男女儿童天真无邪的游戏动作,活泼可爱。“青梅竹马”成为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又如“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写女子初结婚时的羞怯,非常细腻真切。诗人注意到表现女子不同阶段心理状态的变化,而没有作简单化的处理。再如“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八月胡蝶黄,双飞西园草”,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示了思妇内心世界深邃的感情活动,深刻动人。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干(gān):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
  • 髪(fà):同“发”。
  • :游戏。
  • 竹马: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
  • :这里指坐具。
  • 嫌猜:嫌疑和猜忌。
  • 抱柱信:用尾生等待与女子在桥下相会,水涨抱柱而死的典故,比喻坚守信约。
  • 瞿(qú)塘:峡名,即长江三峡之一。
  • 滟(yàn)滪(yù)堆:瞿塘峡口的巨石,亦作“犹豫堆”。
  • 迟行迹:一作“旧行迹”。

翻译

我的头发刚刚覆盖住额头的时候,便在门前折花玩耍。你骑着竹马过来,围绕着坐具玩弄着青梅。我们共同居住在长干里,两个人天真无邪毫无嫌疑猜忌。十四岁时我就做了你的妻子,羞涩的面容还未曾绽开过。低着头朝向昏暗的墙壁,千次呼唤也不回头一次。十五岁时才舒展眉头,希望与你同生同死化为灰尘。心里常常想坚守像尾生那样的信约,又怎会登上那望夫台呢。十六岁时你就远行了,要经过瞿塘峡那滟滪堆。五月里水涨时滟滪堆不可触碰,那上面的猿猴叫声仿佛在天上哀鸣。门前你留下的迟缓行走的痕迹,一处处都长满了绿苔。绿苔太深不能清扫,因为秋风很早就吹落了树叶。八月里黄色的蝴蝶双双飞舞在西园的草丛间。感慨这些让我这做妾的伤心,坐着忧愁红颜老去。你何时从三巴回来,预先写信回家告知一声。我去迎接你不管路有多远,一直走到长风沙。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个女子的自述,回忆了她与丈夫自幼相识、结为夫妻到丈夫远行后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变化。诗中生动描绘出女孩年少时的天真嬉戏及初为新妇的娇羞,展现了少年爱情的纯真美好,也表现出夫妻感情的忠贞热烈。随着丈夫远行,诗中对女子的思念、忧伤以及对青春流逝的感叹刻画得细腻而真实。从“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等句,可见妻子的守望与深情。而收尾处则表达了她对丈夫早日归来的急切期盼和不畏遥远迎接的坚定决心。整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细腻地展现了女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充满生活气息和感染力,体现了李白在描绘细腻情感方面的高超技艺。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