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出自蓟北门行
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漠,杀气凌穹苍。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
途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拼音
所属合集
名句
译文
胡虏横行于北方,胡星闪耀着光芒。
告急的文书快如闪电,报警的烽火日夜燃烧。
救边的将领受命出征,战车森严地列队前进。
明主坐不安席,按剑怒心飞扬。
用隆重礼遇任命将帅,军旗连绵登上战场。
兵威凌厉直逼大漠,杀气汹汹直冲苍穹。
列站阵与赤山之下,扎军营于紫塞之傍。
北方的初冬风沙十分猛烈,旌旗飒飒,飘扬在万物凋伤的边塞。
在边地的月光下吹奏出悲壮的画角声,战士的军衣上凝聚了层层寒霜。
挥利刃直斩楼兰王,弯雕弓直射左右贤王。
荡平匈奴单于,追逐其部落,各自奔亡。
将军收功捷报上呈天子,漫天歌舞,凯旋回归咸阳。
注释
出自蓟(jì)北门行:乐府“都邑曲”调名,内容多写行军征战之事。
虏阵:指敌阵。
胡星:指旄头星,古人认为旄头星是胡星,当它特别明亮时,就会有战争发生。
精芒:星的光芒。
羽书:同羽檄。这里指告急的文书。
虎竹:泛指古代发给将帅的兵符。
明主:英明的皇帝。
不安席:寝不安席,形容焦急得不能安眠。
毂(gǔ):车轮。推毂:相传是古代一种仪式,大将出征时,君王要为他推车,并郑重地嘱咐一番,授之以指挥作战全权。
幕:通“漠”。绝幕:极远的沙漠。
列卒:布阵。赤山:山名,在辽东(今辽宁西部)。
开营:设营,扎营。
紫塞:指长城。因城土紫色,故名。
孟冬:初冬。飒:飒飒风声。
画角:古乐器。本细末大,用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军中用以报告昏晓。卷,这里是凝聚的意思。天霜,古人认为霜是从天上落下来的。
楼兰:古国名。
贤王:这时指敌军的高级将领。
单于:匈奴的首领。平荡:荡平。
种落:种族,部落。这里指匈奴所属的部落。
序
天宝十一年(752),李白北游蓟门时,面对边塞风光,内心有感而发,作成此诗。
赏析
作者以当时胡虏之事为题,以小说般的叙事结构,勾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胡人桀骜,横侵塞北,北征之将帅平荡单于,擒其君长,使其种落奔散,凯旋归于咸阳,使朝廷永无北顾之虞。这首诗在歌颂反击匈奴贵族侵扰战争的同时,也描绘了远征将士的艰苦生活。
全诗分为四段。前六句写胡人兴兵,战事骤起。首二句胡人兴兵北荒,胡星闪耀,渲染出大战来临之前紧张压抑的氛围。“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羽书、烽火报警,前线告急的羽书疾驰如电,报警的狼烟烽火昼夜不息,充分表达出前线战事吃紧的紧张状态,表现出匈奴敌军来势汹汹的场面,为下文写汉军将士英勇奋战做伏笔。三四两句写汉军驰救,救边的将领率军出征,兵车森严列队前进。表现出军队的临危不惧,反映出将士们的坚定意志。
“明主”四句,天子按剑警觉,不安席坐,飞扬的内心也愿驰骋疆场,率军杀敌。天子选将出征,勇猛的将士率军前进,连山的旌旗布满战场,写出了君臣一心,公御外辱的坚定信念。
后“兵威”八句,从侧面描写战争。首先是汉兵气势雄伟,其声势震慑绝域沙漠,杀气直冲云霄,表现出将士们浩荡的御敌气势。其次是列阵开营,在大漠搭起营帐,克服艰难条件,充分修整,以迎接最后的决战。随后四句描写是沙场苦况,风沙紧,旗凋伤,画角哀,衣卷霜。立冬时节天气寒冷,狂风卷集着风沙向战士们袭来,旌旗飒飒,飘荡在万物凋伤的边塞。“画角”二句极妙,愁语亦壮。在边地的月光之下,号角吹响,更显示出战争的凄凉之意。战士们的铁衣之上凝聚起层层寒霜,反映出军旅生活的条件之艰苦,而战士们不惧艰辛,舍命保国,反衬出战士们浓浓的爱国情怀。
末六句写战胜强敌,凯旋归来。斩楼兰,射贤王,挥利刃直斩楼兰王,弯雕弓直射左右将领,是指擒贼先擒王,表现出军队高昂的斗志。“斩楼兰”深深表明此次战争已经取得战争的胜利。平荡单于,种落奔亡,说的是清除边患,平荡匈奴所属部落。最终凯歌回京,百姓相迎,报功天子,表现出了战士们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全诗描绘了一幅激烈的战争场面,将士们奋力抗击匈奴,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虽描写胜利,但给人更多的并非喜悦之情,而是充满了悲怆凄凉之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虏阵:敌人的阵势。
- 胡星:古代中国称北方和西方民族为胡,胡星指代表这些民族的星辰,这里指敌人的气焰。
- 曜(yào):照耀。
- 精芒:光芒。
- 羽书:古代传递紧急军情的文书,插有羽毛以示紧急。
-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 虎竹:古代发兵所用的兵符,分为两半,朝廷和出征将帅各持一半。
- 戎车:战车。
- 明主:贤明的君主。
- 推毂(gǔ):比喻推荐人才或帮助人成事。
- 绝漠:极远的沙漠。
- 穹苍:天空。
- 赤山:山名,在今辽宁西北部。
- 紫塞:指长城,因城墙呈紫色,故称。
- 画角:古代军中乐器,用以警昏晓,振士气。
- 楼兰:古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敌人。
- 贤王:匈奴的官名,这里指敌军的高级将领。
- 单于(chán yú):匈奴君主的称号。
- 种落:种族部落。
- 咸阳:古都城名,在今陕西咸阳东北,这里指代唐朝的都城长安。
翻译
敌人的阵势横亘在北方的荒野,胡星的光芒照耀着他们的气焰。紧急的军情如惊电般迅速传递,烽火连天,日夜不熄。虎竹兵符紧急调兵,战车已经严阵以待。贤明的君主忧心忡忡,按剑而起,心中激荡着战斗的决心。推荐勇猛的将领出征,连绵的旗帜登上战场。兵威震撼着遥远的沙漠,杀气直冲云霄。士兵们在赤山下列阵,营帐在长城边展开。冬日的沙风凛冽,旌旗在风中凋零。画角声在海月下悲鸣,征衣上卷着寒霜。挥刀斩杀楼兰的敌人,弯弓射杀敌军的贤王。匈奴君主一旦被平定,其种族部落自然四散逃亡。胜利后向天子报告战功,高歌凯旋回到长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唐朝边疆的战争场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紧凑的节奏,展现了战争的紧迫感和将士们的英勇。诗中“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等句,以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而“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则表现了君主的忧国忧民和决心。后文通过“推毂出猛将”、“兵威冲绝漠”等句,展现了唐朝军队的强大和战斗的激烈。最后,“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则表达了战胜归来的喜悦和荣耀。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开阔,充满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情感。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