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庵歌为尹用平丈作

尹郎弃官返初服,自掇懒庵颜其屋。世人贵勤不贵懒,贵懒毋乃君所独。 数椽仅可藏鸠拙,一枝聊以供雌伏。簪组缧绁愁罄折,形骸悠悠恣土木。 独坐羞书咄咄空,群居每捧便便腹。桐阴亭午独眠犬,门外春深闻卧犊。 凉风散发北窗前,斜日杖藜南山曲。任他官长不通谒,任他时事休触目。 即甘曲檗觉喧扰,即有缥缣抛检读。狂来但解唱鹧鸪,醉后宁能舞鸲鹆。 万态从知七不堪,半生只爱三商足。君不见东邻结交干谒造请勤欲死,转眼炎凉有反覆。 又不见西邻宦成求田问舍勤欲死,乃与子孙为厮仆。 吁嗟乎,头颅如此已可知,胡为与世相驰逐。多君自爱懒中趣,不然纵惜分阴应碌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懒庵:指尹郎的居所,意指其懒散自在的生活态度。
  • 弃官返初服:放弃官职,回归平民生活。
  • :拾取,此处指选择。
  • 颜其屋:给自己的屋子命名。
  • 贵勤不贵懒:重视勤劳,不看重懒惰。
  • 毋乃:难道。
  • 藏鸠拙:隐藏自己的笨拙。
  • 雌伏:比喻隐居不出。
  • 簪组缧绁:指官服和束缚,比喻官场的束缚。
  • 罄折:完全屈服。
  • 形骸悠悠:形容身体自由自在。
  • 恣土木:任意行动,不受拘束。
  • 咄咄空:形容空洞无物。
  • 便便腹:形容肚子大,此处指饱食无忧。
  • 亭午:正午。
  • 卧犊:躺着的牛。
  • 散发:披散头发,形容不拘小节。
  • 杖藜:拄着藜杖,形容悠闲。
  • 曲檗:酒。
  • 缥缣:书籍。
  • 鹧鸪:鸟名,此处指唱的歌曲。
  • 鸲鹆:鸟名,此处指舞蹈。
  • 七不堪:指七种不适宜官场生活的性格。
  • 三商足:指三种满足,具体内容不详。
  • 干谒:拜访求见。
  • 反覆:变化无常。
  • 吁嗟乎:感叹词。
  • 头颅:指人的一生。
  • 多君:多谢你。
  • 分阴:短暂的时间。

翻译

尹郎放弃了官职,回归平民生活,给自己的屋子取名为“懒庵”。世人重视勤劳,不看重懒惰,难道只有你一个人看重懒惰吗?

他的屋子虽小,但足以隐藏自己的笨拙,一枝之栖足以让他隐居不出。官场的束缚让他感到完全屈服,而他的身体则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独自坐着时,他羞于空洞无物,与众人一起时,他饱食无忧。正午时分,他在桐树荫下独自睡眠,门外春深,他听到牛在躺着。

凉风吹过他披散的头发,在北窗前,他拄着藜杖,在南山曲悠闲地行走。他任由官长不拜访,任由时事不触目。

他觉得酒的喧扰,就放弃了酒,有书可读,却抛开了书。他狂放地唱着鹧鸪歌,醉后宁可跳舞。

他知道万态皆有七不堪,半生只爱三商足。你看东邻结交,勤奋拜访求见,转眼间却变化无常。

再看西邻,官成后勤奋求田问舍,却与子孙为厮仆。唉,人的一生如此,何必与世相逐。多谢你自爱懒中的趣味,不然即使珍惜短暂的时间,也应碌碌无为。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尹郎弃官归隐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官场束缚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尹郎的懒散与世人的勤劳相对照,突出了尹郎的超然和独立。同时,通过对尹郎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理想生活状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的批判。

张应申

张应申,字维贞。东莞人。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一五九七)举人。有《二酉山房草》。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四二有传。 ► 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