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渭水:渭河,黄河的最大支流。(渭:wèi)
- 鹰扬:像鹰一样飞扬,形容威武的样子。
- 兆入非熊:商朝末年,周文王姬昌梦见飞熊而得太公姜尚。后以“非熊”为隐士出山或帝王求贤的典故。(兆:zhào,预示;睨:nì,斜着眼睛看)
- 鬓已霜:头发已经变得像霜一样白,形容年老。
- 健翮:矫健的翅膀,借指矫健的鸟。(翮:hé)
- 兀立:笔直挺立。
- 沧茫:同“苍茫”,空旷辽阔的样子。
翻译
想当年在渭水之畔,仿佛雄鹰飞扬的气势被遏制,得到贤人相助的征兆出现时,人已经两鬓如霜。如今这只墨鹰展现出矫健的翅膀,奋力搏击,或许它能够笔直地挺立,傲然斜视那苍茫的天地。
赏析
这首诗借墨鹰下的熊,表达了一种对往昔的回忆和对当下的感慨。诗的前两句通过“渭水困鹰扬”和“兆入非熊鬓已霜”,暗示了曾经的困境以及在经历困难后得到帮助时已年华老去的情景。后两句则着重描写墨鹰的矫健和其可能展现出的傲然之态,“搏击只今夸健翮,可能兀立睨沧茫”,体现了一种坚韧和不屈的精神,同时也给人以一种广阔、苍茫的意境感受。整首诗用典恰当,寓意深刻,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