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元善张茂才

· 刘崧
昔有姑苏张将军,百战起家身立勋。 太平老死筠州戍,孙子往往清而文。 继也芳年色白晢,未试征行已无敌。 论兵慷慨动风雨,挥笔从容谢锋镝。 将军战袍今尚存,犹污当时腥血痕。 猛思祖烈意未已,临风三叹消精魂。 高堂峨峨树长戟,堂下双槐高百尺。 清阴如水动秋云,密叶长枝总堪惜。 传家旧藏金虎符,佩之可以专千夫。 独推馀泽让诸弟,自喜閒适非其迂。 低头却骑款段马,长日行歌在林野。 已惊孝友动戎行,况复词华振风雅。 云有飞羽水有鳞,思欲一见嗟无因。 故人罗肇风格好,向我语子频殷勤。 海隅昨者南征急,诏下还闻烽警息。 将门缵武必英雄,似尔奇才岂终极。 我生长大不识兵,忧时漫使心潜惊。 但愿相逢日无事,与子把酒歌升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姑苏:苏州的别称,读音为“gū sū”。
  • (zhé):明亮。
  •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 (dí):箭头,也泛指箭。
  • 峨峨:高耸的样子。
  • 款段马:行动迟缓的马。
  • (zuǎn):继承。

翻译

从前有个来自姑苏的张将军,经过无数次战斗建立功勋,得以起家。在太平年代终老于筠州戍守之地,他的孙子们往往清正而有文才。 其中一个孙子正值美好年华,肤色白皙,还未出征就已显露出无敌的气势。谈论兵法时慷慨激昂,仿佛能搅动风雨,挥笔写作时从容不迫,视刀枪箭镝如无物。 将军的战袍现今仍然留存,上面还沾染着当时的血腥痕迹。强烈地思念着祖先的功绩,心意难平,迎风三次叹息,使得精神都有些消沉。 高大的堂屋上高高地竖着长戟,堂下有两棵槐树高达百尺。清凉的树荫如水流淌,摇动着秋云,茂密的枝叶总是让人珍惜。 家中传下来旧藏的金虎符,佩戴上它可以统领千军。但他却独自将祖上的恩泽让给各位弟弟,为自己能闲适自在而高兴,并不认为这是迂腐的行为。 他低头骑着行动迟缓的马,整日在林野中边走边唱。他的孝顺和友爱已经让军队为之感动,更何况他的词采华丽,振兴了风雅之事。 云彩中有飞鸟,水中有游鱼,想要见他一面却感叹没有机会。老朋友罗肇风人品格很好,多次向我说起你,言辞恳切。 海边昨天南方征战的形势紧急,诏令下达后还听闻有烽火警报传来。将门之后继承武力必定是英雄,像你这样的奇才怎会平庸到底。 我生长在和平年代不了解战争,担忧时事时心中常常暗自惊恐。只希望我们相逢的时候天下太平,没有战事,与你一同举杯,歌唱太平盛世。

赏析

这首诗以赞扬张茂才及其家族为主题,通过对张将军的往昔功绩、张茂才的才华和品德以及当前的时局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家族的荣耀和传承。诗中先追忆张将军的战功,为下文张茂才的出场作铺垫。接着详细描绘张茂才的风采,包括他的外貌、军事才能、文学修养以及品德。对张茂才的描写既突出了他的英勇和才华,又强调了他的谦逊和豁达。诗中还提到了张家的高堂、槐树和金虎符,进一步彰显了家族的地位和荣耀。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的时局,如海边的战事,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气势磅礴,情感真挚,通过对人物和场景的描写,传达出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和平的期盼。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