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采南园栗

· 刘崧
朝采南园栗,暮捧贤能书。 贤书岂不荣,食力意有馀。 念昔事先训,读书本菑畬。 时危乃弗殖,竟与耕凿疏。 昨者出充赋,黾勉应里胥。 擢秀或偶然,揣分良惕如。 置筐忽叹息,我奚以自抒。 风尘蔽江海,戈甲满州闾。 再拜谢乡老,返我林下居。 行已贵实践,徇人俱虚誉。 恻恻念时序,悠悠随卷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菑畬(zī shē):指耕耘。菑,初耕的田地。畬,开垦了三年的田地。
  • 黾(mǐn)勉:努力,勉力。
  • 擢(zhuó)秀:擢,拔。指选拔优秀人才。
  • 徇(xùn)人:取悦于人。

翻译

早晨去南园采摘板栗,傍晚捧着举荐贤能的文书。贤能之书难道不荣耀吗?但自食其力让人内心更感到满足。回想从前长辈的教诲,读书本来就是如同耕耘田地一般。时势危难却不能有所种植(发展),最终与耕种劳作疏远了。昨日出去充当赋税,勉力应对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被选拔可能是偶然的,揣度自己的本分实在是惶恐不安。把筐放下忽然叹息,我靠什么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呢? 尘世的风波遮蔽了江河湖海,武器盔甲布满了州县乡里。再次拜谢乡里的老人,让我返回山林间的居所。行为贵在实际践行,取悦他人都是虚假的名誉。心中悲痛地感念时节变化,心情悠然地随着世事起伏舒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思考。诗的开头,诗人描述了自己一天的活动,采摘板栗和收到贤能书,表现出对不同生活方式的思考。他认为读书固然重要,但自食其力更能带来内心的满足。接着,诗人回忆起先辈的教诲,意识到在时势艰难的情况下,自己与耕种劳作渐渐疏远,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的无奈。诗中提到昨日充赋的经历,以及对自己被选拔的偶然和对自身能力的担忧,反映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清醒认识。后面几句,诗人描绘了社会的动荡和自己的无奈叹息,最终选择拜谢乡老,回归林下居。诗的结尾,诗人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取悦他人获得的虚名是无意义的,同时表达了对时节变化的感慨和对世事无常的接受。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描写,传达了诗人的思考和感悟。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