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琏
驱牛下前陂,草深牛自乐。 圣代无遗贤,不须长叩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bēi):山坡,斜坡。
  • 圣代:圣明的时代。
  • 遗贤:指弃置未用的贤才。
  • 叩角:敲打牛角。据《初学记》卷九引《琴操》载,春秋时,宁戚欲求见齐桓公,因穷困无以自达,于是为商旅挽牛车,至齐,喂牛于郊外,“击牛角而疾商歌”。桓公闻而以为非常人,命后车载之归,任为上卿。后以“叩角”为求仕或求显达的典故。

翻译

驱赶着牛儿来到前面的山坡下,青草深深,牛儿自在欢乐。圣明的时代没有被遗弃的贤才,不需要长久地叩击牛角来求仕。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牛在深草中自得其乐的情景,同时借牛寓人,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时代的一种看法。诗的前两句通过“驱牛”“下前陂”“草深”“牛自乐”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画面,牛的自在也暗示了在合适的环境中,生命能够得到满足和快乐。后两句则从牛的情境引申到人的境遇,诗人认为在这个圣明的时代,不会有贤才被埋没,不需要像古人那样通过特殊的方式来寻求出仕的机会,反映了诗人对时代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和期望。整首诗简洁明快,寓意深远,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表达了对社会的思考。

戴琏

戴琏,字汝器。南海人。明英宗正统三年(一四三八)举人,四年(一四三九)乙榜,授罗城训导,仅二载卒。世称清节先生。有《靖节集》。事见明郭棐《粤大记》卷二二。 ► 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