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与陈百一作押韵

· 张羽
菰老芦黄障浅池,晚晴初喜冻云披。 忽惊鸣雁霜中度,似觉秋风塞上移。 胡骑漫劳矜碎柳,栖乌正自㨂寒枝。 年年惆怅金河客,错忆岐周赋凤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菰老芦黄:指菰蒲和芦苇到了秋天变老变黄。
  • 障浅池:遮蔽着浅水池塘。
  • 晚晴:傍晚天气晴朗。
  • 冻云:凝结的云,形容云层厚重。
  • 鸣雁:鸣叫的大雁。
  • 霜中度:在霜中飞过。
  • 秋风塞上移:秋风在边塞上吹过。
  • 胡骑:指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
  • 漫劳:徒劳,白费。
  • 矜碎柳:自夸能轻易折断柳枝,比喻自夸武力。
  • 栖乌:栖息的乌鸦。
  • 㨂寒枝:选择寒冷的树枝栖息。
  • 金河客:指在边塞的旅客。
  • 错忆岐周赋凤仪:错误地回忆起岐周(古代地名,在今陕西岐山)的凤凰之仪,比喻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翻译

菰蒲和芦苇在浅水池塘边变老变黄,傍晚天气晴朗,我欣喜地看到厚重的云层开始散开。 突然间,我被霜中飞过的大雁的鸣叫声惊醒,仿佛感觉到秋风在边塞上吹过。 北方的骑兵徒劳地自夸能轻易折断柳枝,而栖息的乌鸦却在选择寒冷的树枝栖息。 每年我都感到惆怅,因为那些在边塞的旅客,他们错误地怀念起岐周的凤凰之仪。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感慨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菰老芦黄”、“晚晴冻云”等意象生动地勾勒出了秋天的萧瑟景象,而“鸣雁霜中度”、“秋风塞上移”则进一步加深了边塞的孤寂和凄凉。后两句通过对胡骑和栖乌的对比,暗示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无奈。最后,诗人以“金河客”和“岐周赋凤仪”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张羽

张羽

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