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同华父泛湖望康郎山

西拥艅艎作胜游,宫亭湖上晚萧飕。 帆吹匡阜诸峰雪,书隔湓江九派流。 高浪楼盘蛟蜃气,大风军散鹳鹅秋。 黄麾尚想高皇日,咫尺双龙傍斗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艅艎(yú huáng):古代一种大型的战船。
  • 宫亭湖:位于江西省,是鄱阳湖的一部分。
  • 匡阜:指庐山,因庐山古称匡庐。
  • 湓江:即今江西省的赣江。
  • 九派:指赣江的九条支流。
  • 高浪楼:可能指当地的一座高楼。
  • 蛟蜃气:指水面上因光线折射产生的幻象,古人认为是蛟龙或蜃(一种传说中的海怪)所为。
  • 鹳鹅:指军中的旗帜,因形状似鹳鹅而得名。
  • 黄麾:古代皇帝出行时仪仗中的一种黄色旗帜。
  • 高皇:指明太祖朱元璋。
  • 双龙:指天上的星宿,也可能是对皇帝的尊称。
  • 斗牛:指天上的斗宿和牛宿。

翻译

西边停靠着大型战船,开始了这次壮游,宫亭湖上的傍晚,风声萧瑟。 船帆吹拂着庐山诸峰上的雪,书信隔着赣江的九条支流传递。 高浪楼上,水面上幻象似蛟龙蜃气,大风中军旗如鹳鹅般飘扬。 黄色的旗帜让人想起高皇帝的时代,近在咫尺的双龙似乎围绕着斗牛星宿。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与友人泛舟湖上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湖光山色的壮美。诗中“艅艎”、“宫亭湖”、“匡阜”等地理名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地域特色。同时,通过“高浪楼”、“蛟蜃气”等意象,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壮阔的氛围。结尾处的“黄麾”、“高皇”、“双龙”等词语,不仅表达了对历史的缅怀,也体现了对皇权的尊崇。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