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比部陈郎中守南宁

两江资控遏,南去楚庭开。 马退茅亭在,龙穿郁水来。 玉符临骆邑,铜柱画交台。 汉吏西曹客,翩翩斧钺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两江:指广西的左江和右江。
  • :凭借,依靠。
  • 控遏:控制和阻止。
  • 楚庭:古代楚国的庭园,这里指楚地。
  • 马退茅亭:指马退后留下的茅草亭子,形容荒凉。
  • 龙穿郁水:龙穿过的郁江,郁江是广西的一条河流。
  • 玉符:古代用玉制成的符信,代表权威。
  • 骆邑:地名,指骆越之地。
  • 铜柱:古代用以标示边界或纪念的铜制柱子。
  • 交台:交界的地方。
  • 西曹:古代官署名,这里指陈郎中所在的部门。
  • 斧钺:古代的兵器,这里指陈郎中的军事才能。

翻译

两江依靠其控制和阻止的作用,向南延伸至楚地的开阔之处。马退后留下的茅草亭子依旧,龙穿过的郁江水缓缓流来。玉制的符信降临骆越之地,铜柱标志着交界的地方。作为汉朝官署的客人,陈郎中才华横溢,如同手持斧钺的英才。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陈郎中前往南宁守备的场景,通过地理和历史元素的交织,展现了其使命的重大和个人的英勇。诗中“两江资控遏”一句,既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战略意义,也暗示了陈郎中的重要职责。后文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马退茅亭”和“龙穿郁水”,增添了诗意的深远和历史的厚重。结尾的“斧钺才”则是对陈郎中军事才能的赞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开阔,表达了对陈郎中守南宁的期望和赞美。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