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召用遗贤白沙陈献章

· 苏葵
曾过江门拜此翁,何人风致可渠同。 文章山斗唐韩愈,理数图书洛邵雍。 忘世昔曾疑荷蒉,济时今始兆飞熊。 千年廊庙求遗栋,才到卢冈百尺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风致:指美好的容貌和举止,此指人的品格和风度。
  • 文章山斗:指文章为人所宗仰。
  • 唐韩愈:唐代文学家韩愈,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 理数图书:指探究宇宙和人生道理的书籍和图像。
  • 洛邵雍:邵雍(yōng),北宋哲学家,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他的学说被称为“数理”。
  • 荷蒉(kuì):“荷蒉”是一个出自《论语·宪问》的典故,指隐士,这里借指陈献章曾有过忘世的想法。
  • 济时:拯救时局,使社会变得安定繁荣。
  • 飞熊:原指周文王梦到飞熊而得太公望,这里指能为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
  • 廊庙:朝廷。
  • 遗栋:指可以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翻译

曾经到江门拜访过这位老翁,哪个人的品格风度能与他相同呢?他的文章如同唐代的韩愈那样为人敬仰,他对宇宙人生道理的探究如同北宋的邵雍。他过去曾有过忘世隐居的想法,如今才开始显现出能拯救时局的征兆。千年的朝廷寻求可以担当重任的人才,这才发现卢冈上的百尺青松(指陈献章)。

赏析

这首诗是对白沙陈献章的赞美。诗的首联通过表达对陈献章的敬仰,突出了他的独特风范。颔联将陈献章的文章与韩愈相提并论,其对理数的研究与邵雍媲美,高度赞扬了他在文学和哲学方面的成就。颈联提到他曾有过忘世的倾向,但现在开始展现出济世之才的迹象。尾联则以朝廷寻求栋梁之才,而陈献章就如卢冈上的百尺青松,形象地表达了他的重要性和杰出才能。整首诗语言优美,用典恰当,充分展示了作者对陈献章的钦佩之情,也反映了陈献章的卓越才华和高尚品质。

苏葵

明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