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明谷还乡

频将乡思上层楼,又送归鞍易水头。 岂是途穷同阮籍,若为市隐失韩休。 烟霜植目枫林远,独鹤迎门桂树幽。 何处怀人最凄断,斜阳一片太湖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频将:频繁地。
  • 乡思:对家乡的思念。
  • 层楼:高楼。
  • 归鞍:归途中的马鞍,代指归途。
  • 易水:河流名,位于今河北省境内。
  • 途穷:比喻处境艰难,无路可走。
  • 阮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以放荡不羁著称,常以酒浇愁。
  • 市隐:在市井中隐居,指隐居于繁华都市之中。
  • 韩休:唐代宰相,以清廉著称。
  • 烟霜:烟雾和霜气,形容景色朦胧。
  • 植目:注视,凝视。
  • 枫林:枫树丛生的林地。
  • 独鹤:孤独的鹤,常用来象征高洁或孤独。
  • 桂树:桂花树,常用来象征高雅或香气。
  • 怀人:思念某人。
  • 凄断:凄凉至极。
  • 斜阳:夕阳。
  • 太湖: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江苏省南部。

翻译

频繁地带着对家乡的思念登上高楼,如今又在易水边送别归途中的朋友。 并非因为处境艰难如同阮籍,也不是因为隐居市井失去了韩休那样的清廉。 远望烟雾和霜气中的枫林,孤独的鹤迎接在门前幽静的桂树下。 何处最能让人感到凄凉至极地思念某人,是那夕阳下太湖秋色的一片斜阳。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乡的深情送别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中通过“层楼”、“易水”、“枫林”、“独鹤”、“桂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幽远的意境。诗人借用阮籍和韩休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虽处困境但心志不移的情感。结尾的“斜阳一片太湖秋”更是将怀人之情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工书法,初学颜真卿,又学虞世南,出入魏晋各大家,书风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为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画,远宗董源、巨然,近学黄公望、倪瓒,融其笔墨,自成清润明秀一格。画论标榜文人气息,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影响波及至今。卒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