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道中送戴振之表弟南还

一夜春随客共归,莺花岐路意多违。 天涯结客同修褉,物候催人几换衣。 壮士悲歌孤筑远,离堂风雨暮钟微。 可堪添入江淹赋,回首随堤柳絮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广陵:今江苏扬州。
  • 岐路:分岔的道路,比喻离别。
  • 修褉:古代一种消除不祥的祭祀,这里指朋友间的聚会。
  • 物候:自然界的现象和季节变化。
  • 离堂:离别的场所。
  • 江淹赋:指南朝梁江淹所作的《别赋》,以描写离别之情著称。

翻译

一夜之间,春天似乎随着客人一同归去,莺鸟和花朵在分岔的路上,我们的心意多有违和。在天涯海角结交的朋友共同参与了修褉的聚会,自然界的季节变化催促着人们更换了几轮衣物。壮士的悲歌伴随着孤独的筑声远去,离别的场所,风雨中傍晚的钟声显得微弱。怎能忍受这样的情景被添入江淹的《别赋》中,回首望去,随堤的柳絮在风中飘飞。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天离别的场景,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和人物情感的交织,表达了深切的离愁别绪。诗中“莺花岐路意多违”一句,巧妙地将春天的美景与离别的哀愁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后文通过“壮士悲歌孤筑远”等句,进一步以音乐和自然景象来渲染离别的沉重氛围。结尾的“可堪添入江淹赋”则借用江淹《别赋》的典故,增强了诗中离别情感的历史深度和文学韵味。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诗人董其昌的高超艺术成就。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工书法,初学颜真卿,又学虞世南,出入魏晋各大家,书风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为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画,远宗董源、巨然,近学黄公望、倪瓒,融其笔墨,自成清润明秀一格。画论标榜文人气息,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影响波及至今。卒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