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侯六真侍御按黔时黔有兵事侍御兼视师之命二首
夜郎氛祲未全消,使者单车万里遥。
自昔长缨曾请借,即今铜柱拟重标。
阴符圯上书三卷,令甲明廷诏六条。
圣主宵衣眷南顾,舞干何日罢征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夜郎:古代西南地区的一个民族,这里指代贵州一带。
- 氛祲(jìn):不祥之气,这里指战乱或灾难的气氛。
- 使者:指侯六真,被派遣去贵州处理兵事。
- 单车:单独一辆车,形容使者孤身前往。
- 长缨:古代官员的腰带,这里象征权力和责任。
- 铜柱:古代用来标记边界的柱子,这里指重新确立边疆的权威。
- 阴符:古代兵书《阴符经》的简称,这里泛指兵法。
- 圯(yí)上书:在桥上得到的书,这里指兵法书籍。
- 令甲:古代官员的甲胄,这里指军令。
- 明廷:指朝廷。
- 诏六条:指皇帝颁布的六条诏令。
- 宵衣:指皇帝勤政,夜以继日地工作。
- 眷南顾:关注南方的情况。
- 舞干:古代舞蹈中的一种,这里指战争。
- 征苗:对苗族的征讨。
翻译
贵州一带的战乱气氛尚未完全消散,使者侯六真孤身一人,驱车万里前往。 自古以来,有志之士曾请求借用长缨,现在则希望重新树立铜柱,确立边疆权威。 他携带了三卷兵法书籍,如同在桥上得到的宝典,朝廷也颁布了六条诏令,以指导军事行动。 圣明的皇帝夜以继日地关注南方,不知何时才能结束这场对苗族的战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使者侯六真前往贵州处理兵事的情景,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安宁的期望和对战争早日结束的渴望。诗中运用了长缨、铜柱等象征性语言,增强了诗的历史感和责任感。同时,通过对皇帝宵衣眷顾南方的描写,展现了皇帝的勤政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