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

满贮诗囊不待探,风流胜赏事偏谙。 寄愁直欲还天上,招隐时闻过水南。 有橘可能摛楚颂,无花大类说燕函。 凭高辄吐惊人句,为道平生僻性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zhù):储存,收藏。
  • :寻求,索取。
  • 风流:这里指文采风流,即文学才华和风度。
  • 胜赏:欣赏,赞赏。
  • 事偏谙:事情特别熟悉。
  • 寄愁:寄托忧愁。
  • 招隐:招引隐士。
  • 摛楚颂 (chī chǔ sòng):摛,铺陈;楚颂,指楚地的颂歌。
  • 说燕函:说,谈论;燕函,燕地的函件,这里可能指文学作品。
  • 僻性耽:僻,偏僻,这里指独特的爱好;耽,沉迷。

翻译

满载诗篇的囊袋无需再探寻,您的文学才华和风度我特别欣赏且熟悉。 寄托忧愁仿佛要归还天上,时常听到您招引隐士的声名传遍水南。 有橘树或许能铺陈楚地的颂歌,无花却大谈燕地的文学作品。 站在高处总能说出惊人的诗句,因为您平生沉迷于独特的文学爱好。

赏析

这首诗是董其昌赠给陈仲醇的赞美之作,诗中充满了对陈仲醇文学才华和独特个性的赞赏。首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陈仲醇诗才的钦佩,认为其诗囊已满,无需再探。颔联和颈联通过“寄愁”、“招隐”等意象,展现了陈仲醇超凡脱俗的隐逸情怀和文学造诣。尾联则强调了陈仲醇的独特爱好和高超的诗才,表达了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文人的风雅情怀。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工书法,初学颜真卿,又学虞世南,出入魏晋各大家,书风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为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画,远宗董源、巨然,近学黄公望、倪瓒,融其笔墨,自成清润明秀一格。画论标榜文人气息,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影响波及至今。卒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