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夏仲昭竹寄陶良伯
大常胸次潇湘宽,少年爱写生琅玕。
白头蓺苑更入妙,笔法远追王孟端。
两家名藻雄吴下,品题未觉风流亚。
一纸能令百世传,两竿不啻双金价。
人言画竹非画工,草书结构将无同。
谁家高堂名宝绘,徐熙花鸟迷青红。
玉人佳兴松江东,寄图索赋随长风。
遥知把玩清香里,正是相思明月中。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常:指夏仲昭,明代画家。
- 潇湘:指湖南的潇水和湘水,常用来指代湖南地区。
- 琅玕:美玉,这里比喻竹子。
- 蓺苑:指艺术领域。
- 王孟端:明代画家,擅长画竹。
- 宝绘:珍贵的画作。
- 徐熙:五代南唐画家,擅长画花鸟。
- 青红:指色彩鲜艳的花鸟画。
- 清香:指竹子的清香。
翻译
夏仲昭胸怀宽广,如同湖南的潇湘大地,年轻时便喜爱描绘生动的竹子。如今他的艺术造诣更入妙境,笔法可追溯至明代画家王孟端。两位画家的作品在吴下地区名声显赫,其艺术地位未觉逊色。一幅画作足以流传百世,两竿竹子价值不亚于双金。人们说画竹并非普通画工所能,其草书般的结构与书法无异。哪家的高堂挂着名为“宝绘”的珍贵画作,徐熙的花鸟画色彩鲜艳,令人着迷。夏仲昭在松江东寄来画作,随长风索赋。遥想他手持画作,在竹香中把玩,正是明月下相思之时。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夏仲昭的画竹技艺,将其与明代画家王孟端相提并论,凸显了夏仲昭在艺术领域的卓越地位。诗中通过“潇湘”、“琅玕”等意象,展现了夏仲昭胸怀的宽广和画竹的生动。同时,提及徐熙的花鸟画,以对比手法突出了夏仲昭画竹的独特魅力。结尾处,诗人遥想夏仲昭在明月下把玩画作的情景,表达了对其深深的相思之情。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
杨慎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五月园夫献红菊二绝句 》 —— [ 宋 ] 苏辙
- 《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三十四 》 —— [ 明 ] 黄淮
- 《 己巳五月东归三首 其三 》 —— [ 明 ] 王鏊
- 《 五月菊 》 —— [ 清 ] 牛焘
- 《 杨柳枝 · 词二首 》 —— [ 宋 ] 贺铸
- 《 夏满日偶作寄孙支使 》 —— [ 唐 ] 齐己
- 《 题李山风雪松杉图卷二首 》 —— [ 明 ] 王世贞
- 《 为刘世亨侍御题夏仲昭墨竹 》 —— [ 明 ] 童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