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进讲

· 顾清
鹄立朱衣正殿东,炉烟飘动讲帷风。 百年礼乐逢昌运,乙夜勤劳仰圣躬。 毫末岂能裨海岳,精诚直欲感苍穹。 邠风无逸前王训,稽首钧天意万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鹄立(hú lì):像鹄一样引颈而立,形容直立。
  • 朱衣:红色的衣服,这里可能指某种特定的服饰。
  • 讲帷:指天子、太子听讲的地方。
  • 乙夜:二更时候,约为晚上十点。
  • (bì):增添,补助。
  • 海岳:大海和高山,这里泛指江山社稷。
  • 邠风:指《诗经·国风·豳风》。
  • 无逸:《尚书》的一篇,强调不要贪图安逸。
  • 稽首(qǐ shǒu):古时的一种礼节,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 钧天:天的中央,古代神话传说中天帝住的地方。

翻译

在正殿东边身穿红色衣服直立着,炉烟飘动,讲学的帷帐中微风轻拂。 百年的礼乐遇到昌盛的时运,二更时分还在勤劳努力,仰望着圣明的君主。 细微之处怎能对江山社稷有所增益,一片精诚之心直欲感动上天。 《豳风》中有不要贪图安逸的先王训诫,我叩头向天,心中敬意万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庄重的讲学场景,以及对君主勤劳和对国家繁荣的期望。诗的首联通过“鹄立”“炉烟”“讲帷风”等词语,营造出一种严肃而又神圣的氛围。颔联提到百年礼乐逢昌运,表达了对时代的赞美,同时“乙夜勤劳仰圣躬”则突出了君主的勤奋努力。颈联强调了即使是微小的力量也希望能对国家有所贡献,体现了作者的忠诚和责任感。尾联引用《豳风》中的“无逸”和稽首钧天的举动,进一步表达了对先王训诫的尊重和对上天的敬畏。整首诗意境庄严肃穆,情感真挚深沉,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君主的关切与期望。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