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徐用之助教慈训堂

· 龚敩
南州一高士,晦迹衢婺间。 六岁失所怙,立身何艰难。 高堂有慈母,尽瘁心力殚。 年甫二十四,掩镜啼孤鸾。 纺绩事教养,辛苦摧肺肝。 岁时奉祭祀,鸡黍供盘餐。 殷勤冀成立,宗嗣得无患。 子母命相依,影只形更单。 儿身壮有室,母心方燕閒。 乳下三岁儿,况复哀茕鳏。 保抱恤疢疾,衣食防饥寒。 三世各一身,谁不为悲酸。 人愿天弗违,竟使嗣续完。 母头既垂白,儿亦双鬓斑。 綵衣戏堂下,五色纷斌斓。 凊温适母宜,甘旨尽母欢。 树彼萱草花,慈训谁与颜。 慈训不可忘,恩重如丘山。 贤孙诲上庠,耿耿心寸丹。 有志在补报,无时涕汍澜。 求诗纪其实,千载为兴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hù):依靠,依仗,这里指父亲。
  • (cuì):过度劳累。
  • (dān):竭尽。
  • (fǔ):刚刚。
  • 掩镜啼孤鸾:指丈夫去世后,妻子独自悲伤哭泣。孤鸾,本指失去配偶的鸾鸟,这里比喻独居的妇女。
  • 纺绩:把丝麻等纤维纺成纱或线,这里指劳作。
  • 祭(jì)祀(sì):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 (jì):希望。
  • 宗嗣:子孙后代。
  • 燕閒:安宁,闲适。
  • (qióng):孤独,无兄弟。
  • (guān):无妻或丧妻的男人。
  • 保抱:抚养,养育。
  • (xù):忧虑,体恤。
  • (chèn)疾:疾病。
  • 綵衣:原指戏曲表演的服装,这里指华丽的衣服。
  • (qìng)温:冬温夏凊的省称,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表示子女对父母的孝道。
  • (zhǐ):美味。
  • (xuān)草花:古人认为萱草可以使人忘忧,因此常作为母亲的象征。
  • 兴观:激发情思,观察世风。

翻译

在南方有一位高尚之士,隐居在衢州和婺州之间。他六岁时失去了父亲,立身于世何等艰难。 高堂上有一位慈祥的母亲,竭尽全力,身心疲惫。他刚到二十四岁,妻子就去世了,他对着镜子独自悲伤哭泣。 母亲辛勤劳作,通过纺织来教养孩子,内心痛苦,肝肠欲断。每年按时进行祭祀,用鸡肉和黍米供奉餐食。 母亲殷切期望儿子能够成才,使家族的子孙后代没有忧患。母子相依为命,形单影只。 儿子长大后成家,母亲的心才得以安宁闲适。还有年幼的孙儿,何况又是孤独无依的。母亲照顾孩子,担忧他们生病,在衣食方面防止他们挨饿受冻。 三代人各自只有一条血脉,谁不为之感到悲哀辛酸。人们的愿望没有违背天意,最终使子孙得以延续。 母亲的头发已经变白,儿子的两鬓也已斑白。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在堂下嬉戏,五彩斑斓。 冬天让母亲温暖,夏天让母亲凉爽,都适合母亲的需要,美食让母亲欢心。种植那萱草花,谁能比得上这位母亲的慈训呢? 慈训不可忘记,恩情重如高山。贤能的孙子在学校受教诲,忠心耿耿,一片赤诚。他有志向去报答恩情,无时无刻不在流泪。 请求写诗记录这件事,让千年来的人都能受到感动和启发。

赏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赞颂了一位伟大的母亲。诗中描绘了这位母亲在丈夫早逝后,独自抚养儿子的艰辛历程,她辛勤劳作,尽心尽力地教育孩子,为了家族的延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儿子长大后成家,母亲依然关怀着年幼的孙儿。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情感表达,如“辛苦摧肺肝”“谁不为悲酸”等,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母亲的不易和家族的苦难。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和对子孙后代的期望,如“慈训不可忘,恩重如丘山”“有志在补报,无时涕汍澜”,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最后,诗以“求诗纪其实,千载为兴观”结尾,希望这首诗能够记录下这个真实的故事,让后人从中受到启发和感动,进一步强调了母爱的伟大和传承的重要性。

龚敩

明江西铅山人。洪武时以明经分教广信,以荐入为四辅官,未几致仕。复起为国子司业,历祭酒。坐放诸生假不奏闻,免。有《鹅湖集》、《经野类钞》。 ► 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