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斋院中朝振同戴御史元之宿僧舍宪清南夫有诗嘲之往返良苦予最后作为之解围
清晓诗筒入递频,夜窗虚榻看横陈。
贾馀竞欲收三捷,戒狃予方息两民。
掖竹本因枝带叶,胡卢岂必画非真。
西堂三日伊蒲馔,且共瞿昙讲幻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诗筒:作诗时用以盛放诗稿的竹筒。
- 递频:频繁传递。
- 横陈:本指横卧,这里形容随意地躺着。
- 贾(gǔ)馀:炫示馀勇;用其馀力以取胜。
- 三捷:多次取胜。
- 戒狃(niǔ):防止习以为常而掉以轻心。
- 掖竹:竹之一种。
- 胡卢:糊里糊涂。
- 伊蒲馔(zhuàn):指素食。
- 瞿昙:释迦牟尼的姓,这里借指和尚。
- 幻身:佛教语,指肉身。
翻译
清晨时分诗稿通过竹筒频繁地传递进来,夜晚的窗前,空着的床榻上有人随意躺着。众人都想凭借馀力多次取胜(以展示自己的诗才),而我正想要让双方停止这种竞争以使百姓安宁。掖竹原本就是枝带叶的,又何必糊里糊涂地认为画得不像就不是真的呢?在西堂已经吃了三天的素食了,暂且和和尚一起探讨这虚幻的肉身吧。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斋院中众人写诗的情景展开。诗的首联描绘了诗筒频繁传递,以及有人在夜窗虚榻上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充满诗意的氛围。颔联表明作者希望平息众人过度竞争的想法,体现了一种对平和的追求。颈联通过“掖竹”的自然特性,暗示了事物的本真,以及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尾联提到在西堂吃素食并与和尚探讨人生,增添了一丝禅意。整首诗语言较为含蓄,富有意境,通过对场景和情感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竞争以及人生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