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天民西庄用丁卯枫桥留别韵

· 顾清
碧玉绕村溪宛转,青丝拂岸柳毿毿。 风光岁晚初停棹,旅宿春深几并骖。 真隐底须寻谷口,返招应与赋淮南。 银筝画烛通宵燕,还似枫桥待酒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宛转:形容水流曲折,这里指村溪弯弯曲曲。
  • 毿毿(sān sān):形容毛发、枝条等细长的样子,这里指柳丝细长柔顺。
  • (cān):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这里指并驾而行的马。
  • 真隐:真正的隐士。
  • 底须:何须。
  • 谷口:在今陕西礼泉东北,秦时于此置县,因其地为泾水出山之口,故名。后常以“谷口”借指隐居之地。

翻译

村子被碧绿如美玉般的溪流环绕,溪水弯弯曲曲地流淌着,青色的柳丝轻拂着岸边,柳丝细长柔顺。在这将近年末的美好风光中,我初次停下船桨,在这春深时节的旅途中,几次与人并马而行。真正的隐士何须去寻找谷口那样的隐居之地呢,招人返回应和着创作《淮南赋》(这里指出仕)。我们通宵达旦地宴饮,弹着银筝,点着画烛,这情景就像在枫桥边等待酒意酣畅时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的美丽风光和旅途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出仕和隐居的思考。诗的首联通过“碧玉绕村”“青丝拂岸”的形象描写,展现了溪流和柳丝的优美,给人以美的感受。颔联叙述了在岁晚春深之时的停棹和旅宿并骖,体现了旅途中的经历。颈联则探讨了真隐与出仕的问题,表现了诗人对此的思考。尾联通过描写通宵宴饮的欢乐场景,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氛围,同时以“还似枫桥待酒酣”作结,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情感丰富,是一首优秀的诗作。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