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为儿侄辈屈澄夫先生于小园东曙有诗次韵二首

· 顾清
久知矾弟忆梅兄,又见新篇月露呈。 虚馆可能留国士,旧游端喜袭香名。 骚坛此日初申令,棋社何人敢订盟。 尽有残膏被来裔,未应飘泊叹浮生。
拼音

所属合集

#荷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矾弟:矾,读音(fán)。诗中指矾石,此处以矾石和梅类比兄弟情谊,「矾弟」可理解为如同矾石般的弟弟(在诗中用来指代作者自己)。
  • 梅兄:梅花,常被文人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这里以梅兄指代澄夫先生,表示对其的敬重。
  • 月露呈:形容文章辞藻优美,像月露般清新润泽。
  • 虚馆:空馆,闲置的馆舍。
  • 国士: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
  • 旧游:昔日的交游。
  • :的确,确实。
  • 袭香名:继承美好的名声。
  • 骚坛:诗坛。
  • 申令:发布命令,这里指在诗坛上发挥影响力。
  • 残膏:剩余的恩泽或知识。
  • 来裔:后代子孙。

翻译

早就知道我这个如同矾石般的弟弟想念着如梅花般高洁的兄长,现在又看到了新的诗篇,辞藻如月光露水般清新润泽。闲置的馆舍或许能够留住国中杰出的人才,过去愉快的交游确实让人高兴能继承这美好的名声。在这诗坛上今日初次施展影响力,棋社里有谁胆敢订立盟约呢。我愿将所有剩余的恩泽和知识都传给后代子孙,不应该因漂泊不定而感叹人生无常。

赏析

这首诗以亲切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澄夫先生的思念与敬重,同时也展现了对文学和友谊的珍视。诗中通过“矾弟忆梅兄”的比喻,巧妙地表达了兄弟般的情谊。“又见新篇月露呈”赞美了对方的文学才华。“虚馆可能留国士”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和尊重。“骚坛此日初申令,棋社何人敢订盟”则强调了在诗坛和棋社中的影响力和自信。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传承和人生的思考,体现了一种积极的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富有韵味。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