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日至济宁秦凤山示和彭幸庵吊古诸作次韵八首淮阴侯祠
英雄未遇亦何疑,恨是遭逢启祸基。
试论淮阴香火地,何如云梦槛车时。
鸿沟未判犹辞彻,炎历方新却构豨。
一语夜深三族并,此情惟有舍人知。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未遇:未得到赏识和重用。
- 遭逢:指机遇、遭遇。(“逢”读作“féng”)
- 祸基:灾祸的根源。
- 香火地:指祭祀神灵的地方,这里指淮阴侯祠。
- 云梦:古地名,这里指汉高祖刘邦以游云梦为借口,擒拿韩信一事。
- 槛车:古代押解罪犯用的四周有栏板的车。(“槛”读作“jiàn”)
- 鸿沟:古代运河,楚汉相争时曾以此为界。
- 辞彻:辞别,离开。
- 炎历:指汉朝的火德历运。
- 构豨(xī):指陈豨谋反之事,韩信被怀疑参与其中。
翻译
英雄没有得到赏识和重用也没什么可怀疑的,遗憾的是他的一些遭遇成了灾祸的根源。试着讨论一下淮阴侯祠这祭祀之地,怎比得上他在云梦被用槛车押解的时候呢。鸿沟界限还未划分清楚他就辞别离开,汉朝国运刚新却又出现了陈豨谋反之事。深夜里一句话导致三族被连累诛杀,这种情况只有舍人知道。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顾清对淮阴侯韩信的感慨。诗的开头表达了对韩信未遇明主的遗憾,认为他的一些遭遇为后来的灾祸埋下了伏笔。接着通过对比淮阴侯祠和韩信被擒的情景,突出了他命运的悲剧性。后面提到楚汉相争时的鸿沟以及汉朝时的陈豨谋反,暗示了韩信所处的复杂历史背景。最后一句则强调了韩信的悲惨结局只有少数人知晓。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沉,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韩信的同情和对历史无常的感慨。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顾清的其他作品
- 《 友人李民畏别号鹤峰尝欲予作诗未果也乌伤之任别有日矣为歌以送之 》 —— [ 明 ] 顾清
- 《 题画送祁通判朝明年正月时宦瑾伏诛海内拭目以观新化 》 —— [ 明 ] 顾清
- 《 读庄子有感 》 —— [ 明 ] 顾清
- 《 春日与客谈旧事有不能忘者纪以小诗 》 —— [ 明 ] 顾清
- 《 送陈经历奉表留都兼简秋闱诸君子 》 —— [ 明 ] 顾清
- 《 送盛春雨还吴 》 —— [ 明 ] 顾清
- 《 卫景玉生辰用壬戌岁韵 》 —— [ 明 ] 顾清
- 《 师邵以南村归兴韵赋邻好十篇奉答借书 》 —— [ 明 ] 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