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时望新居杂咏

· 顾清
卜居须仁里,结友须良契。 湘累江潭行,纫佩必兰蕙。 蓬麻两因依,腐蠸终蝥蜹。 君看稷下生,肯乞墦间祭。 吾徒幸閒居,尘境息啁嘒。 玄文倘许窥,乌藤尚堪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卜居:选择地方居住。(卜:bǔ,选择)
  • 仁里:仁者居住的地方,后指风俗淳美的乡里。
  • 良契:好的默契,这里指要好的朋友。
  • 湘累:指屈原。(累:lěi)
  • 江潭行:在江边行走,此处指屈原在江边徘徊,忧愤国事。
  • 纫佩:系结玉佩,比喻品德高洁。
  • 兰蕙:兰草与蕙草,皆香草,喻指高洁的品质。
  • 蓬麻:蓬草和麻,常比喻低微贫贱的人或事物。
  • 因依:依靠,依托。
  • 腐蠸:腐烂的虫。
  • 蝥蜹:一种吃庄稼的害虫。(蝥:máo;蜹:ruì)
  • 稷下生:指战国时齐宣王在都城临淄稷门附近设置学宫所招揽的学者。
  • 墦间祭:指在坟地旁边向人乞求祭品,讽刺那些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择手段的人。(墦:fán,坟墓)
  • 啁嘒:形容声音嘈杂细碎。(啁:zhōu;嘒:huì)
  • 玄文:指深奥的文章或书籍。
  • 乌藤:指手杖。

翻译

选择居住的地方应当在风俗淳美的乡里,结交朋友必须是志同道合的人。屈原在江潭边行走,身上佩饰的必定是兰草和蕙草,以表明他的高洁品质。蓬草和麻草相互依存,但最终腐朽的虫子会变成蝥蜹那样的害虫。您看那些稷下的学者,怎会乞求坟地旁边的祭品呢?我们这些人有幸能悠闲地居住,尘世的纷扰和嘈杂声都已平息。如果能够有幸阅读深奥的文章书籍,那手中的手杖尚且还能够拖拽前行。

赏析

这首诗以议论和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一些看法和态度。诗的开头强调了居住环境和交友的重要性,认为应该选择仁善之地居住,结交品德高尚的朋友。接着以屈原为例,赞美了高尚的品德和坚守的精神。然后通过蓬麻和腐蠸的对比,警示人们要保持清正,不要堕落。诗中提到稷下生不肯乞墦间祭,体现了对正直和自尊的追求。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享受和对知识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和象征,传达了诗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