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谒(yè):拜见。
- 泰陵:指明孝宗的陵墓。
- 洛汭(ruì):洛水流入黄河的地方,传说大禹曾在此治水。
- 扈(hù):随从。
- 长卿:此处指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辞赋家,曾为汉武帝侍从。
- 石马:古代帝王陵墓前的石雕马。
- 风烟:指景象、风光。
- 玉衣:古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穿的殓服,用玉片制成。
- 絺绘(chī huì):精细的葛布和绘画,这里指玉衣上的纹饰。
- 铜龙:铜制的龙形漏壶,古代用以计时。
翻译
夕阳西下,树林中弥漫着傍晚的晴光,诸位大人向西行,我却向东走。 只能空自遥望洛水入黄河处,歌颂大禹的功绩,不再有随皇帝去甘泉宫的机会了。 古道上的石马,在风烟中显得悲凉,那玉衣上的精细纹饰,仿佛墓主人生前的模样。 忧愁入眠更觉夜晚漫长,铜龙滴漏的水已尽,可天还是不肯亮。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顾清在未能拜谒泰陵后,借宿僧房时所作。诗的首联通过对比“群公西上”和“我东行”,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与众不同。颔联中“空瞻洛汭歌神禹”表达了对大禹的敬仰,同时“无复甘泉扈长卿”则流露出对往昔随皇帝出行的怀念和如今不再有的遗憾。颈联通过描写石马和风烟的古道,以及玉衣上的纹饰,烘托出陵墓的庄严和历史的沧桑感,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尾联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忧愁和长夜的难熬,“滴尽铜龙未肯明”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缓慢流逝和诗人内心的苦闷。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深沉,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历史的联想,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