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庞西达将军

· 郑琰
十载屯田塞下闻,虬须燕颔气如云。 帐留猛士皆降虏,剑是痴龙亦报君。 银夏至今劳使者,玉门终古老将军。 高秋较猎归残照,衰草黄榆散马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屯田:古代在边疆地区为供应军需而进行的耕作。
  • 虬须燕颔:形容男子的胡须和下巴,虬须即卷曲的胡须,燕颔指下巴如燕子般尖锐。
  • 降虏:投降的敌人。
  • 痴龙:比喻忠诚勇猛的将领。
  • 银夏:地名,指今宁夏一带。
  • 玉门:地名,古代边塞关隘,位于今甘肃省。
  • 较猎:打猎。
  • 残照:夕阳的余晖。
  • 黄榆:黄色的榆树,这里泛指边塞的树木。

翻译

十年来在边塞屯田,名声远扬, 胡须卷曲,下巴尖锐,气概如云。 帐下留有勇猛的战士,都是投降的敌人, 手中的剑,如同忠诚的痴龙,报答君主。 银夏之地至今仍需劳烦使者, 玉门关外,老将军终老边疆。 高秋时节,打猎归来,夕阳残照, 衰草黄榆间,马群散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在边疆屯田多年的将军形象,通过对其外貌、气概以及军旅生涯的刻画,展现了将军的威武与忠诚。诗中“虬须燕颔气如云”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将军的英武形象。后文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写,如“衰草黄榆散马群”,增添了边疆的荒凉与将军的孤独。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敬意与对边塞生活的感慨。

郑琰

明福建闽县人,字翰卿。任侠遨游闽中。工诗,词馆诸公争延致之,高文典册,多出其手。后至南京,徽州富人吴生以上宾礼遇之,每醉常骂主人为“钱虏”。吴与其兄构讼,疑琰泄其阴事,文致捕置京兆狱,瘐死狱中。有《二陬诗稿》。 ► 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