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望阙

· 郑琰
鱼藻门前晓角残,月斜干鹊露华漙。 金舆欲动宣宫使,银锁初开拥侍官。 辽左羽书东海沸,秦京烽火陇云寒。 汉庭何日无封事,不许书生策治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鱼藻门:古代宫城的一个门名。
  • 晓角:清晨的号角声。
  • 干鹊:指喜鹊,传说中能报喜讯的鸟。
  • 露华:露水。
  • (tuán):形容露水多。
  • 金舆:皇帝的车驾。
  • 宣宫使:传达皇帝命令的官员。
  • 银锁:宫门的锁。
  • 辽左:指辽东地区。
  • 羽书:古代传递军情的文书。
  • 东海沸:比喻辽东地区的战事激烈。
  • 秦京:指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
  •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 陇云:指陇山(今甘肃一带)的云,这里指边疆。
  • 封事:古代臣子上奏皇帝的文书。
  • 策治安:提出治理国家的策略。

翻译

清晨,鱼藻门前号角声已残,月斜时分,喜鹊上的露水显得格外多。皇帝的车驾即将出发,宣宫使传达命令,宫门银锁初开,侍官们簇拥着。辽东地区的战事如东海沸腾,长安的烽火使陇山的云都显得寒冷。汉朝的朝廷何时没有封事,但书生们却难以提出治理国家的策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宫廷的清晨景象,通过对宫门、皇帝车驾、侍官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宫廷的庄严与繁忙。同时,诗中提到的辽东战事和长安烽火,反映了当时边疆的动荡局势。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书生在国家治理中作用的无奈和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于时局的关注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郑琰

明福建闽县人,字翰卿。任侠遨游闽中。工诗,词馆诸公争延致之,高文典册,多出其手。后至南京,徽州富人吴生以上宾礼遇之,每醉常骂主人为“钱虏”。吴与其兄构讼,疑琰泄其阴事,文致捕置京兆狱,瘐死狱中。有《二陬诗稿》。 ► 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