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节歌
水田早稼喜秋熟,贫家富贵勤入谷。
今年春旱田又蜮,蘧篨仓箱多不足。
富家有田僦贫人,聚敛众入积陈陈。
日夕酒牲宴戚邻,俯顾妻子亦欣欣。
贫家半岁力苦辛,秋夕不得饱昏晨。
多田多种谷不少,田空稼收谷亦了。
二三黄小牵母啼,求人斗粟似珠玑。
母得粟归儿莫哭,今朝饱节免空腹。
哀哉苍生苦无禄,安得水火变米谷。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饱节:指能够吃饱的节日或时刻。 稼(jià):种植谷物,亦泛指农业劳动。 蜮(yù):这里指灾害、虫害。 蘧篨(qú chú):用苇或竹编成的粗席,这里指装粮食的器物。 僦(jiù):租赁。 陈陈:指旧的粮食堆积很多。 牲:供祭祀用的家畜。
翻译
水田里早种的庄稼喜欢在秋天成熟,贫穷人家和富贵人家都勤奋地收获谷物。今年春天干旱,田地又遭虫害,装粮食的器具大多都装不满。富贵人家有田就租赁给贫穷的人,他们聚集众人的收获,使旧粮食堆积得很多。从早到晚用酒和家畜宴请亲戚邻居,低头看着妻子儿女也十分高兴。贫穷人家半年来努力辛苦劳作,秋夜早晚都不能吃饱。拥有很多田地并种植不少谷物,但田地荒芜时,庄稼收获时,谷物也都没有了。两三个黄瘦的小孩牵着母亲啼哭,向人求一斗粟米就像求珍珠美玉一样困难。母亲得到粟米归来孩子不要哭了,今天这个能吃饱的时刻免得肚子空空。悲哀啊,百姓痛苦没有福分,怎样才能让水和火变成米和谷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贫富人家的生活状况,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百姓的苦难。诗中描绘了富贵人家田多粮足,生活富足,终日宴饮欢乐;而贫穷人家辛勤劳作半年,却依然食不果腹,孩子饥饿啼哭的悲惨景象。作者对贫苦百姓的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同时也对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进行了批判。最后一句“哀哉苍生苦无禄,安得水火变米谷”,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能够过上温饱生活的渴望,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薛雍
薛雍,字子容,号拯庵,一号南潮。饶平人。亹子。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举人,以亲老不赴南宫试。亲没,数次会试不第。尝读书莲花山,从杨少默受良知之学,复留心经世,旁及天官律历。未仕而卒。有《南潮诗集》、《拯庵文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有传。
► 21篇诗文
薛雍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舟中元夕雨作三首 》 —— [ 宋 ] 杨万里
- 《 中元夜 》 —— [ 唐 ] 李郢
- 《 与潘子登佘兼五有中元宿云阁之约以暑极不能久偕梁巨川卢俊斯放舟先归却柬潘佘二子 》 —— [ 明 ] 陈恭尹
- 《 水调歌头 其四 丙子中元后风雨有感 》 —— [ 宋 ] 葛长庚
- 《 予归未省松楸将以初秋望前汎湖之龙门已戒舟舰而连夕雨作不见月因赋天问二章 》 —— [ 宋 ] 岳珂
- 《 江南潮灾叹七首 其五 》 —— [ 清 ] 弘历
- 《 七月十五夜同朱令君吴文学汎舟北溪 》 —— [ 明 ] 于慎行
- 《 庄中元旦 》 —— [ 明 ] 张嗣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