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山送黎秘书还朝

高台聊赋别,诸子更相从。 水落潮痕出,云开树影重。 渔歌回曲浦,僧磬度双峰。 惯识江湖意,无论去住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高台:高的楼台。
  • 赋别:作赋辞别。
  • 诸(zhū)子:各位子弟或读书人。
  • 潮痕:潮水退去后留下的痕迹。
  • 曲浦:弯曲的水浦。
  • 磬(qìng):佛教法器,形状像钵,用铜制成。

翻译

在高台上姑且作赋辞别,各位友人更是相随而来。 江水退落潮水的痕迹显现出来,云朵散开树木的影子重重叠叠。 渔人的歌声在弯曲的水浦回荡,僧人的磬声穿过两座山峰。 早已习惯了江湖的情意,不管是离去还是留下,行踪都随心而定。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的场景开篇,“高台聊赋别,诸子更相从”,描绘了在高台上作诗送别的情景以及友人们的相随,奠定了离别的基调。“水落潮痕出,云开树影重”通过对水落云开等自然景象的描写,烘托出一种开阔而又有些许惆怅的氛围。“渔歌回曲浦,僧磬度双峰”,渔歌和僧磬的声音交织,增添了环境的清幽与宁静,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惯识江湖意,无论去住踪”,表现出诗人对江湖生活的理解和对友人离去的豁达态度,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将离别之情与对江湖人生的感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黎邦琰

黎邦琰,一作邦炎。字君华,号岱舆。从化人。民表长子。明世宗嘉靖四十年(一五六一)举人,明穆宗隆庆五年(一五七一)进士。官临川知县,历仕江西右参政。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致仕归。有《旅中稿》、《南秀堂稿》。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清雍正《从化县新志》卷三有传。 ► 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