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丹梯:指高而险的山路。(“丹”在这里意为红色,象征着山路的险峻,没有读音上的特殊要求)
- 午钟:中午的钟声。
- 莲花:佛教中象征神圣、纯洁的花朵。在诗中或指寺庙建筑装饰或寓意寺庙的清净美好。
- 宝树:佛教中的一种美好象征,也用以形容树木的珍贵或美好。
- 云封:被云雾封锁环绕。
- 毫光:佛光,光辉。
- 竺乾峰:“竺乾”为“天竺”“乾闼婆”的省称,代指佛国,“竺乾峰”在此处指充满佛性的山峰,象征着佛境。(“竺”读作“zhú”,“乾”读作“qián”)
翻译
沿着山路转弯,高险的山路显得很遥远,一片苍茫中听到了中午的钟声。 莲花好像随地涌现一般,珍贵的树木被云雾封锁环绕。 阳光映照下,佛光显现,烟雾深浓处,塔影重重。 谁能想到在人间世俗之地,也有这样充满佛性的山峰(地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碧云寺的景象,通过对山路、钟声、莲花、宝树、毫光、塔影等元素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庄严、宁静的氛围,展现了碧云寺的佛教文化特色和超凡脱俗的气质。诗中的景物描写富有层次感,从远处的山路、钟声,到近处的莲花、宝树,再到阳光映照下的毫光和烟雾中的塔影,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碧云寺的深邃和宁静。同时,诗人通过“谁知人境内,亦有竺乾峰”的感叹,表达了对碧云寺这一佛教圣地在人间存在的惊叹和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宁静、超脱境界的向往。
黎邦琰
黎邦琰,一作邦炎。字君华,号岱舆。从化人。民表长子。明世宗嘉靖四十年(一五六一)举人,明穆宗隆庆五年(一五七一)进士。官临川知县,历仕江西右参政。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致仕归。有《旅中稿》、《南秀堂稿》。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清雍正《从化县新志》卷三有传。
► 21篇诗文
黎邦琰的其他作品
- 《 秋夜同欧廷评丈方武选年兄梁祠部舅氏过得金舍人宅得云字 》 —— [ 明 ] 黎邦琰
- 《 区海目宫谕过访留夜酌 》 —— [ 明 ] 黎邦琰
- 《 小金山 》 —— [ 明 ] 黎邦琰
- 《 访欧桢伯道馆 》 —— [ 明 ] 黎邦琰
- 《 碧云寺 》 —— [ 明 ] 黎邦琰
- 《 郭金吾草桥别墅得衣字 》 —— [ 明 ] 黎邦琰
- 《 梁园同诸友饯别欧桢伯得知字 》 —— [ 明 ] 黎邦琰
- 《 移居张元易朱汝修过集得花字 》 —— [ 明 ] 黎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