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香山张教谕往浙柄文仍应会试

· 黄佐
鸣皋响远音,击海翔高翮。 显允张贤良,行矣天咫尺。 持衡别浙水,扬鞭向燕陌。 蟠胸有正气,粲烂治安策。 帝阍淩风开,甘澍随车泽。 长歌送帆去,浩浩烟霄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鸣皋:指鹤鸣。皋,水边的高地。
  • 击海:比喻志向远大,如击水而行。
  • 翔高翮:翮(hé),鸟的翅膀。翔高翮,比喻高飞。
  • 显允:显赫而诚信。
  • 贤良:有德行和才能的人。
  • 天咫尺:比喻离天很近,即接近皇帝或高位。
  • 持衡:比喻公正无私地处理事务。
  • 浙水:即浙江,指浙江一带。
  • 燕陌:燕地的道路,指北方。
  • 蟠胸:胸怀。
  • 治安策:指治理国家的策略。
  • 帝阍:天帝的门户,比喻朝廷。
  • 甘澍:及时的雨。
  • 随车泽:比喻恩泽普施。
  • 烟霄:云霄,高空。

翻译

鹤鸣声远,回响在辽阔的水边高地,志向如击水而行,展翅高飞。 显赫而诚信的张贤良,你即将启程,离天近在咫尺。 你将公正无私地处理浙江的事务,然后扬鞭向北,前往燕地的道路。 你的胸怀中充满了正气,灿烂如治理国家的策略。 天帝的门户在风中敞开,及时的雨随着你的车辙普施恩泽。 长歌一曲,送你扬帆远去,浩浩荡荡,烟霄碧透。

赏析

这首作品以雄浑的笔触赞美了张教谕的德行与才能,并预祝他前程似锦。诗中运用了鹤鸣、击海、翔高翮等意象,展现了张教谕的远大志向和高尚品质。通过“天咫尺”、“帝阍”等词语,暗示了他即将接近权力中心,有望施展才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开阔,表达了对张教谕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