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怀并引

· 温纯
初从司农后,旋领藏庾役。 金贮四百万,粟犹六年积。 人人怀婺恤,已惧渔竭泽。 倏忽十年馀,出多入不益。 粟乏兼岁储,金万不及百。 仰给人如麻,啧啧朝与夕。 司农难以应,仰屋忧难释。 广开鬻爵例,铨路惧乖隔。 严督搜粟吏,又为闾阎惜。 食寡与用舒,斯言诚药石。 九重方明圣,成命正于赫。 屡示宽恤期,四海手加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司农:古代官名,主管农业和财政。
  • 藏庾:古代官名,主管粮食储备。
  • 婺恤:担忧,忧虑。
  • 渔竭泽:比喻过度剥削,使资源枯竭。
  • 铨路:选拔官员的途径。
  • 闾阎:指民间,百姓。
  • 药石:比喻良言,有益的建议。
  • 九重:指皇帝,天子。
  • 宽恤:宽大和体恤。

翻译

起初我担任司农的职务,后来又负责藏庾的工作。那时,国库中有四百万两黄金,粮食储备足够六年之用。每个人都心怀忧虑,担心过度剥削导致资源枯竭。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国家的收入没有增加,反而减少。粮食储备不足两年的需求,黄金也减少到不足百万两。百姓如麻般繁多,朝夕都在抱怨。司农难以应对这种情况,忧虑重重难以释怀。为了增加收入,广开卖官鬻爵的先例,担心选拔官员的途径会因此混乱。严格督促搜粟的官员,又为民间百姓感到惋惜。节约粮食和开支,这些话确实是良言。皇帝正在明智地治理国家,命令威严而显著。多次表示要宽大和体恤,全国人民都感到欣慰。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作者从担任司农到藏庾的职务经历,反映了明朝时期国家财政和粮食储备的严峻形势。诗中,“金贮四百万,粟犹六年积”与“粟乏兼岁储,金万不及百”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国家财富的急剧减少。同时,通过“人人怀婺恤,已惧渔竭泽”和“司农难以应,仰屋忧难释”等句,表达了作者及民众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最后,诗中提到皇帝的明智治理和宽恤政策,体现了对国家复兴的希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也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温纯

明陕西三原人,字景文,一字叔文,号一斋。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寿光知县,征迁户科给事中。累迁至左都御史。时矿税使四出,所至作恶多端。纯屡疏陈,不报。曾倡诸大臣伏阙泣请罢矿税。后以与首辅沈一贯不合,力请致仕。卒谥恭毅。有《温恭毅公集》。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