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筵曲

羡为明镜对华妆,愿作纤罗护绣裳。 瑶草共誇荆俗斗,玉钩争学汉宫藏。 风迎桃李千金笑,露浥芝兰九畹香。 独愧短才逢解语,更堪多病入柔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当筵曲:在筵席上演唱的歌曲。
  • 纤罗:细薄透气的丝织品。(“纤”读作“xiān”)
  • 瑶草:传说中的香草。
  • :同“夸”,夸赞。
  • 荆俗:楚地的风俗。
  • 玉钩:喻新月。
  • :湿润。(“浥”读作“yì”)
  • 芝兰:香草名。常用来比喻德行的高尚或友情、环境的美好等。
  • 九畹:后世为兰花的典实。(“畹”读作“wǎn”)
  • 解语:会说话。 这里指善解人意的人。

翻译

我羡慕那如明镜般映照出美丽妆容的物件,也愿意成为那纤细的罗衣保护着华丽的衣裳。 大家都夸赞楚地风俗斗艳的瑶草,那如新月般的(事物)也争相学着汉宫般收藏起来。 微风迎送着如桃花李花般的千金笑颜,露水湿润着如芝兰般的九畹散发出阵阵芳香。 我独自惭愧自己才学浅薄,遇到善解人意的人,更不堪在这多病之时陷入温柔乡中。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筵席上的各种美好景象以及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中通过对明镜、纤罗、瑶草、玉钩、桃李、芝兰等美好事物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华丽、优美的氛围。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在这样的美好环境中,对自身才学的惭愧以及对陷入温柔乡的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丰富,既展现了筵席的热闹与美好,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一丝无奈与感慨。

韩上桂

明广东番禺人,字孟郁,号月峰。幼时家贫,喜读书。向人借《二十一史》,浏览一月,即默识大略。万历二十二年中举。授国子监丞。转永平府通判。巡抚方一藻以其才荐。崇祯末闻帝死讯,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