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槐亭鸿胪卿
曾使琉球旌节还,祇凭忠信渺茫间。
涛声荡舶无宁梦,宝气淩空亦惨颜。
直向岛夷通汉诏,回看闽树即燕山。
不知几犯蛟龙窟,自喜仍随鹓鹭班。
海外壮游名独著,朝中厚禄意常閒。
杞天无复劳忧思,官舍秋花醉里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旌节(jīng jié):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
- 祇凭(zhǐ píng):只凭借。
- 渺茫间:形容路途遥远、充满不确定性。
- 荡舶:摇动船只。
- 宝气淩空:指珍宝所散发的光彩直冲天空。淩,同“凌”。
- 岛夷:古代对沿海岛屿居民的称呼,此处指琉球。
- 汉诏:汉朝(此处代指明朝)的诏书。
- 蛟龙窟:蛟龙居住的洞穴,比喻危险的地方。
- 鹓鹭班(yuān lù bān):鹓和鹭飞行有序,常用以比喻班行有序的朝官。
翻译
你曾出使琉球带着旌节归来,只凭借着忠信在渺茫路途间前行。 涛声摇晃着船只,让你无法安宁入睡,珍宝的光彩直冲天空,你也神色惨然。 直接向岛夷传达明朝的诏书,回头看到福建的树木,就仿佛看到了燕山。 不知道几次闯入蛟龙的巢穴,自己庆幸仍然能跟随朝廷有序的朝官之列。 在海外的壮游让你的声名独自显著,在朝中享受丰厚的俸禄,心意却常常闲适。 杞人忧天的事情不再需要劳神思虑,在官舍中伴着秋花,醉中攀折。
赏析
这首诗是谢榛写给李槐亭鸿胪卿的。诗中首先赞扬了李槐亭出使琉球的忠信和勇敢,描述了他在海上航行的艰难以及完成使命的不易。“涛声荡舶无宁梦,宝气淩空亦惨颜”通过对海上环境的描写和李槐亭的神情表现,烘托出这次出使的艰辛。“直向岛夷通汉诏,回看闽树即燕山”既写出了使命的传达,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不知几犯蛟龙窟,自喜仍随鹓鹭班”体现了李槐亭经历危险后仍能回到朝廷的庆幸。诗的后半部分则描述了李槐亭的声名和他在朝中的闲适心态,最后以在官舍中醉攀秋花的情景作结,给人一种惬意的感觉。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李槐亭出使经历和在朝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他的形象和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