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岭战场
北风万里扬胡沙,将军奋起勤王家。
军门一呼天地动,义士响应多如麻。
胡兵屯云遏南境,将军索战登铜岭。
寸兵誓断敌人头,尺组拟系单于颈。
两兵交锋日光薄,北风不劲南风恶。
将军壮气冲牛斗,倏见旄头马前落。
腥膻迅扫南海清,翠华竟去无回旌。
遂令壮士有遗恨,千载犹闻战鼓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铜岭:地名,具体位置待考。
- 胡沙:北方的风沙,这里指代北方的敌人。(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称呼。沙:shā,细碎的石粒)
- 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皇帝)。(勤:qín,尽力,帮助)
- 军门:军营的门,也可指将军的营帐。
- 屯云:聚集的云层,形容敌军众多。(屯:tún,聚集)
- 遏:阻止,阻拦。(遏:è,阻止)
- 南境:南方的边境。
- 索战:要求出战。
- 寸兵:短小的兵器,这里泛指兵器。
- 尺组:丝绳,这里指绳索,意指捆绑。
- 单于:匈奴君主的称号,这里泛指敌人的首领。(单:chán)
- 旄头:古代星名,这里指敌军的旗帜或象征敌军的星宿。
- 腥膻:指敌人的污浊之气。
- 翠华: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帜,代指皇帝。
- 回旌:回去的旌旗,指皇帝归来。(旌:jīng,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
翻译
北风呼啸着,万里之内扬起北方敌人的沙尘,将军奋然起身,为了救援王室而努力。 将军在军营中一声呼喊,天地都为之震动,正义之士纷纷响应,人数众多如麻。 胡人的军队像聚集的云层一样,阻挡在南方边境,将军要求出战,登上了铜岭。 以手中的兵器发誓要斩断敌人的头颅,用绳索打算捆绑住敌人首领的脖颈。 两方军队交锋之时,日光暗淡,北风不够强劲,南风却很猛烈。 将军的壮志豪气直冲云霄,猛然间看到敌军的旗帜在马前坠落。 迅速清扫了敌人的污浊之气,南海变得清静,皇帝的仪仗最终离去,没有回来的旌旗。 于是让壮士们留下了遗憾,千年之后仍然能听到战争的鼓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场景,展现了将军的英勇和战士们的壮志豪情。诗以北风扬起胡沙开篇,营造出紧张的战争氛围。接着描述了将军的奋起和义士的响应,显示出军队的士气和决心。然后详细描写了战争的过程,如两军交锋、将军的壮气以及敌军旗帜的坠落,突出了战斗的激烈和我方的胜利。然而,最后两句却表达了一种遗憾,皇帝的离去让壮士们心有不甘,也使得战争的意义变得复杂。整首诗语言豪迈,气势磅礴,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写和对人物情感的刻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