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建昌南城张举人崇

吾欲欲跻匡山,照影天地边。南寻五老宅,西访麻姑坛。 下自状元里,秩宗弘治间。予时始通籍,亦获瞻温颜。 今见凤毛种,引雏来蹁跹。问我养毛诀?君家有直传。 问何为真传?直清以惟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ī):登,上升。
  • 匡山:山名,位于江西省。
  • 五老宅:指五老峰,位于庐山。
  • 麻姑坛:道教圣地,位于江西省。
  • 状元里:指科举考试中状元出身的家族或地区。
  • 秩宗:古代官名,掌管宗庙礼仪。
  • 弘治:明朝孝宗朱祐樘的年号。
  • 通籍:指初次进入官场。
  • 凤毛:比喻优秀的人才。
  • 蹁跹 (pián xiān):形容舞姿轻盈。
  • 直传:直接传授,指家族或师承的直接教导。
  • 直清:正直清廉。
  • 惟寅:指严格遵守礼仪。

翻译

我渴望登上匡山,在天地边缘照见自己的影子。南下寻找五老峰的居所,西行探访麻姑坛。 从状元里出发,那是弘治年间秩宗的故乡。那时我初入官场,也有幸目睹了温文尔雅的容颜。 如今见到凤凰羽毛般的人才,带着雏鸟轻盈地来到我面前。他问我养育羽毛的秘诀是什么?你们家族有直接传授的智慧。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传授呢?那就是正直清廉,严格遵守礼仪。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和家族传承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匡山、五老宅、麻姑坛等意象,展现了对高尚精神追求的向往。诗中提到的“状元里”和“秩宗弘治间”,反映了诗人对学问和礼仪的尊重。最后,诗人通过“凤毛种”和“直传”的比喻,强调了正直清廉和遵守礼仪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家族传统和道德教育的重视。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