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桥春浪

仙鲤当年纵碧流,何人鞭石誇平畴。 云低万里青虹见,春涨三江锦浪浮。 漠漠地疑通汉渚,盈盈人望济川舟。 谁云涸辙无消息,骧首龙门是旧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仙鲤(xiān lǐ):传说中的神仙鱼,象征吉祥和幸福。
  • 鞭石(biān shí):用石头击打水面,引起水花。
  • 青虹(qīng hóng):指在青天中出现的虹。
  • 三江(sān jiāng):指长江、黄河、淮河。
  • 锦浪(jǐn làng):形容波浪像锦绣一样美丽。
  • 汉渚(hàn zhǔ):指长江中的一个地方。
  • 济川(jì chuān):帮助船只渡过河流。
  • 骧首(xiāng shǒu):扬首昂首的样子。
  • 龙门(lóng mén):传说中的一个地方,也指高大的门。

翻译

仙鲤当年在碧绿的水中自由畅游,有谁用石头击打水面夸耀平坦的田野。云层低垂,数千里外可见青色的虹光,春水涨满了长江、黄河和淮河,波浪如锦绣般漂浮。远远望去,仿佛看到通往汉渚的道路,满载人们期盼的船只渡过河流。谁说干涸的车辙没有消息,昂首挺立的龙门是往昔的游乐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象,通过描绘仙鲤畅游、青虹出现、春水涨满江河等场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诗意深远,意境优美。同时,通过对涸辙和龙门的对比,表达了时光流逝,事物变迁的主题,寓意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整体上,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春日画卷。

胡庭兰

胡庭兰,或作胡廷兰,字伯贤,号桐江。增城人。曾师事王希文。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一五四九)解元,二十九年(一五五〇)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迁北京陕西司员外郎,万历八年(一五八○)督学闽中,时倭寇围福州,廷兰守城破寇有功,而忌者议其越俎代庖,乃以佥事整饬,兵备云南。以监军指挥擒贼,功尤大。因忌者构陷,遽移疾归,遂不复出。尝讲学凤台,合王、湛之旨而一之。著有《相江集》。明郭棐《粤大记》卷一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一有传。 ► 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