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张道古

曾陈章疏忤昭皇,扑落西南事可伤。 岂使谏臣终屈辱,直疑天道恶忠良。 生前卖卜居三蜀,死后驰名遍大唐。 谁是后来脩史者,言君力死正颓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wǔ):违逆,不顺从。
  • 昭皇:指当时的皇帝。
  • 扑落:指被贬谪或流放。
  • 谏臣:直言进谏的臣子。
  • 屈辱:受到侮辱或不公正对待。
  • 天道:天理,自然的法则。
  • (wù):憎恨,不喜欢。
  • 卖卜:以占卜为生。
  • 三蜀:指四川地区。
  • 驰名:名声远扬。
  • 脩史者:编写历史的史官。
  • 颓纲:衰败的政治纲纪。

翻译

曾经上书违逆了皇帝,被贬到西南边陲,实在令人悲伤。 难道要让直言进谏的臣子永远受到屈辱吗?我甚至怀疑天理憎恨忠良。 生前在四川以占卜为生,死后名声却传遍了整个大唐。 谁是后来编写历史的史官,说你拼死维护正直的政治纲纪。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张道古的哀悼和对当时政治黑暗的批判。诗中,“曾陈章疏忤昭皇”一句,直接点出了张道古因直言进谏而得罪皇帝的遭遇,“扑落西南事可伤”则进一步以“扑落”形容其被贬的惨状,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后两句“岂使谏臣终屈辱,直疑天道恶忠良”,诗人质疑天道不公,对忠良之士的遭遇表示愤慨。最后两句则赞扬了张道古虽生前不得志,但死后名声远扬,其精神永存,对后来的史官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公正地记录历史,维护正义。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忠良之士的敬仰和对不公现象的抗议。

郑遨

866—939字云叟,滑州白马(今河南滑县)人。避后唐明宗祖讳而以字行。唐末应进士试,两举不第,遂入少室山为道士。梁初李振劝其出仕,不诺。后居华山,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为友,世目为三高士。后唐明宗天成中召拜左拾遗,不赴。后晋高祖天福四年(939)以谏议大夫召,辞疾不起。乃赐号逍遥先生。新、旧《五代史》有传。有《拟峰集》2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7首及联句诗1首,除写日常生活外,亦有忧及时事、感叹民生之作。 ► 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