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作
太原一男子,自顾庸且鄙。
老逢不次恩,洗拔出泥滓。
既居可言地,愿助朝廷理。
伏閤三上章,戆愚不称旨。
圣人存大体,优贷容不死。
凤诏停舍人,鱼书除刺史。
冥怀齐宠辱,委顺随行止。
我自得此心,于兹十年矣。
馀杭乃名郡,郡郭临江汜。
已想海门山,潮声来入耳。
昔予贞元末,羁旅曾游此。
甚觉太守尊,亦谙鱼酒美。
因生江海兴,每羡沧浪水。
尚拟拂衣行,况今兼禄仕。
青山峰峦接,白日烟尘起。
东道既不通,改辕遂南指。
自秦穷楚越,浩荡五千里。
闻有贤主人,而多好山水。
是行颇为惬,所历良可纪。
策马度蓝溪,胜游从此始。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伏閤(fú gé):指在朝堂上跪拜。
- 戆愚(gàng yú):愚笨,不明事理。
- 凤诏:指皇帝的诏书。
- 鱼书:古代官员任命书的一种,形状似鱼。
- 冥怀:深藏的情怀。
- 齐宠辱:对待荣辱一视同仁。
- 委顺:顺从,顺应。
- 馀杭:即杭州。
- 江汜(jiāng sì):江边。
- 海门山:山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 羁旅:旅居他乡。
- 沧浪水:指清澈的江水。
- 改辕:改变方向,这里指改变行程。
- 禄仕:指官职和俸禄。
翻译
我,一个来自太原的普通男子,自认为平庸而卑微。年老之时,却意外得到不寻常的恩宠,被提拔出泥泞之中。既然身处可以发表意见的位置,我愿意帮助朝廷治理国家。在朝堂上跪拜三次上书,但我的愚笨并未得到皇帝的认可。圣明的君主宽容地保留了我的性命。皇帝的诏书停止了我作为中书舍人的职务,而任命我为刺史的文书已经下达。我内心深处对待荣辱一视同仁,顺其自然地随波逐流。我已拥有这样的心态,至今已有十年。杭州是一个著名的郡,郡城临近江边。我已经想象到海门山的景象,潮水的声音似乎已经传入耳中。在贞元末年,我曾旅居此地。那时我深感太守的尊贵,也品尝过美味的鱼和酒。因此,我对江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常羡慕那清澈的江水。我本打算拂袖而去,何况现在还兼有官职和俸禄。青山的峰峦相连,白日里烟尘四起。东去的道路既然不通,我便改变行程向南。从秦地到楚越,我浩荡地行进了五千里。听说那里有贤良的主人,还有许多美丽的山水。这次旅行颇为惬意,所经历的都值得记录。我策马度过了蓝溪,从此开始了我的胜游之旅。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被任命为杭州刺史时所作。诗中,白居易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忠诚和对个人命运的淡然态度。他虽然自谦为庸且鄙,但实际上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诗中提到的“伏閤三上章”和“戆愚不称旨”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挫折,但他并未因此气馁,而是选择了顺应命运,接受新的任命。诗的后半部分,白居易描述了自己对杭州的向往和对旅行的期待,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白居易豁达的人生观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