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立春日人日作

二日立春人七日,盘蔬饼饵逐时新。 年方吉郑犹为少,家比刘韩未是贫。 乡园节岁应堪重,亲故欢游莫厌频。 试作循潮封眼想,何由得见洛阳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古代认为这一天是人的生日。
  • 盘蔬饼饵:指各种新鲜的蔬菜和面食。
  • 逐时新:随着季节的变化,食物也随之更新。
  • 年方:年纪。
  • 吉郑:指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和郑州(今河南省郑州市),这里可能指白居易的年龄相对于这两个地方的习俗来说还算年轻。
  • 刘韩:指刘禹锡和韩愈,两位唐代著名文学家,这里可能用来比喻白居易的家庭状况并不如他们那样贫困。
  • 乡园节岁:指家乡的节日和岁月。
  • 亲故欢游:与亲朋好友的欢乐游玩。
  • 循潮封眼想:一种想象,可能是指随着潮水的涨落,闭上眼睛想象。
  • 洛阳春:指洛阳的春天,洛阳在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城市,春天景色宜人。

翻译

二月立春,紧接着是人的生日,七日。盘中的蔬菜和饼饵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更新。 尽管年纪与吉州和郑州的习俗相比还算年轻,但我的家境并不比刘禹锡和韩愈贫困。 家乡的节日和岁月应该被珍重,与亲朋好友的欢乐游玩不应厌倦。 试着随着潮水的涨落闭上眼睛想象,我如何才能再次见到洛阳的春天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白居易在立春和人日这两个特殊日子里的心情与思考。诗中,他通过对食物、年龄和家境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满足和对家乡节日的怀念。最后,他通过想象洛阳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淡泊名利、热爱生活的性格特点。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