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少小:年幼时。
- 古北平:古代地名,今河北省北部一带。
- 边事:边境的事务,多指边防军事。
- 双旌:古代官员出使或出征时使用的两面旗帜。
- 桑乾水:古代河流名,今指桑干河,流经河北和北京。
- 可汗:古代北方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 排闼:推开门。
- 陈:陈述。
- 忧世:忧国忧民。
- 疏:奏疏,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意见的文书。
- 弃繻:放弃官职。
- 愤时:对时局不满。
- 缨:系在脖子上的帽带,这里比喻责任或抱负。
- 沧江:泛指江河。
- 旅梦:旅途中的梦境。
翻译
年幼时我居住在古老的北平,经常听说边境的事务,习惯了轻视生命。夜晚,我带着双旌渡过桑乾河,早晨,我手持一剑冲向可汗的营地。我曾试图推开门,向君主陈述我对国家的忧虑,但我的奏疏未能呈上;我放弃了官职,只因对时局感到愤慨。如今,我卧病在江边,感到一切都已太迟,秋风中的鸿雁惊醒了我的旅途梦境。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尹耕对边疆战事的熟悉与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时局的愤慨。诗中通过“双旌夜渡桑乾水”和“一剑朝冲可汗营”等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英勇与决心。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未能为国家尽忠的遗憾和对现实的不满。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个人的悲壮情感。